[实用新型]微波炉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23326.3 | 申请日: | 200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成;高峰;赵勇;淳于向东;周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3/347 | 分类号: | F26B3/347;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烘干焙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温焙烧的微波炉。
背景技术
工业上常见的烘干和焙烧设备的热源有电、蒸汽、天然气、油等,这类设备热量损失大、能耗高、附属设备多,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常见的微波干燥技术,其设备结构简单、能耗低,但是连续运行的设备只能用于低温干燥(工作温度小于200度),多应用在食品和医药等行业,高温焙烧设备(工作温度大于500度)只能间断运行,自动化程度低,在工业大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干燥设备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微波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在高温下连续进行干燥焙烧,从而更加适于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波炉,包括外壳、微波发射器、物料腔、气流腔以及出风腔;所述的微波发射器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物料腔和气流腔位于外壳内部,气流腔两端开口设置在物料腔的侧壁;出风腔的一端开设在所述物料腔的侧壁上。
优选的,前述的微波炉,在气流腔两端开口处设有过滤网;开设在所述物料腔的侧壁上的出风口的一端设有过滤网;物料腔的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微波发射器分布在外壳的同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炉体垂直安装,被处理产品依靠重力作用实现物体输送,结构简单,工作温度不受专用输送机械的限制,可以实现高温焙烧,通过空气换热,实现余热利用,提高微波效率。出风口抽真空使炉内保持负压状态,充分满足特殊产品的焙烧要求。腔体和炉体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制作成不同形状,外壳保温厚度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工艺要求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微波炉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波炉,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微波炉,其包括:外壳12、微波发射器1、物料腔10、气流腔6以及出风腔11;微波发射器1设置在外壳同侧;物料腔10和气流腔6位于外壳内部,气流腔6两端开口设置在物料腔10的侧壁上;出风腔11的一端开设在所述物料腔10的侧壁上;气流腔6两端开口处和出风腔11靠近物料腔10的一端分别设有过滤网5、过滤网8以及过滤网7,过滤网允许空气通过,防止固体产品的流失,还可以避免气流腔6堵塞。物料腔10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也同样都设有过滤网4。
微波炉炉体竖直放置,微波炉外壳12采用金属和绝热材料制成,其主要起防止微波泄露和保温作用,保温层厚度可以依据实际生产工艺做出调整,物料腔10和气流腔6以及出风腔11均采用微波穿透性好的材料制成,以达到最佳加热焙烧效果。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颗粒状产品自进料口10进入物料腔2,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物料腔2,在微波作用下完成加热、焙烧和保温过程,然后从出料口3排出;将出风腔11抽成真空,通过过滤网4向物料腔2中鼓入空气,遇到已经加热焙烧完成的产品,这部分空气与已经加热焙烧完成的产品在物料腔2中混合,通过热交换变成热空气,加热焙烧完成的产品得到冷却,一部分热空气直接在物料腔2中向过滤网7的方向传输,另一部分热空气通过过滤网5进入气流腔6向上传输,通过过滤网7又回到物料腔2与直接在物料腔2中传输的热空气一起对刚进入物流腔2的产品进行预热,然后通过过滤网7进入出风腔11,完成通风换热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3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航仪
- 下一篇:海底管线集肤效应电伴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