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23322.5 | 申请日: | 200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谢诗才;张自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孚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曦 |
| 地址: | 3256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保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外置安装方式,可以将电能表的引出端子和继电器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内使用的家用电器大量增加,所使用的配电控制元件、电器控制元件要求能够切换更大的功率。因此,电能表的工作控制元件一磁保持继电器朝着大功率的趋势发展,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0720002390.1(授权公告号:CN201063318Y,授权公告日:2008年5月21日)中,公开了一种磁保持外置继电器。该磁保持外置继电器由电磁系统、接触系统、引出端子、壳体组成;其中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位于壳体的内部;引出端子分布在壳体的两侧,一端为符合电能表的引出端要求的样式,另一端为符合电能表内部的连接端子要求的样式。该继电器的显著特点在于把电能表的引出端子和继电器的接触系统连接为一体,实现继电器和电能表的引出端子一体化,从而显著降低了继电器的温升、节约了资源和成本,尤其适应现有电能表向大功率、高可靠性发展的技术趋势。
目前,为了提高电能表的性能、满足大功率应用场合的需要,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的外置化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对于外置的磁保持继电器,要求其与电能表的接口稳固可靠,同时也要便于拆卸和更换,而上述的磁保持外置继电器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该磁保持继电器采用外置安装方式,可以将电能表的引出端子和继电器连接为一个整体。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由电磁系统、接触系统、接线端子、壳体组成,其中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接线端子分布在壳体的两侧,一端为符合电能表的引出端要求的样式,另一端为符合电能表内部的连接端子要求的样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分两层,平行重叠或并立位于壳体内部。
所述的接触系统采用簧片式单触点形式。
所述的接线端子固定于壳体中,和接触系统装配于同一层面。
所述的电磁系统至少有一个线圈组件。
其中,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两个轭铁、一个铁芯、一个线圈、一个工字形衔铁组件。
其中,所述的工字形衔铁组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磁极片、一个永久磁铁,由工程塑胶注塑为一体。
其中,所述的工字形衔铁组件有垂直于磁极片的拨杆,所述的拨杆由工程塑胶注塑成形。
所述的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通过推动片连接。所述的电磁系统由推动片通过衔铁组件的拨杆,将衔铁组件的动作状态传递给接触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具有温升低、动作可靠、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可以通过直接插接的方式与电能表连接,尤其适合应用在预付费、远程抄表式三相电能表中。
附图说明
以下是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本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打开下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打开上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接触系统的其中一相的示意图;
图7是本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向内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的立体外形图。其中,A端为与电能表用户引出端相连接的端子盒,该端子盒采用了符合电能表用户引出端要求的样式。B端为接入电能表内部的接线端(即连接端子),该接线端采用了符合电能表内部结构要求、可以实现直接插接的样式。C端为一个设置有加强筋的凸耳结构。该凸耳结构的作用在于实现本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与电能表外壳的连接固定。在C端的对侧(图中未示)也具有一个与C端类似的凸耳结构,以便实现外置式磁保持继电器在电能表上的安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太阳能灯装置
- 下一篇:汽轮机真空汽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