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乙烯裂解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3113.0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何细藕;王国清;李昌力;张利军;李金科;邵晨;李光;郭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南京工业炉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1/04 | 分类号: | C07C11/04;C07C4/02;C10G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728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裂解炉 | ||
1.一种乙烯裂解炉,包括高压汽包、对流段、辐射段、垂直布置在辐射段的多组辐射炉管、燃烧器、急冷锅炉;每个辐射炉管包括一个第一程管和一个第二程管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的一个连接件;裂解物料由第一程管的入口端引入,由第二程管的出口端引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为不分支炉管,且各炉管中心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述连接件为一立体结构件,包括入口弯管、回弯管和出口弯管;每一根第一程管远离其入口端的一端与一根入口弯管的一端相连通,入口弯管的另一端与一根回弯管的一端相连通,回弯管的另一端与出口弯管一端相连通,出口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程管远离其出口端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入口弯管与出口弯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炉管中心线所在平面的两侧;一组入口弯管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与一组出口弯管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平面相交,交线位于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炉管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上,并关于此平面对称;连接一组入口弯管和一组出口弯管的回弯管相互平行,其俯视投影为长度相同的直线段;所述各连接件的侧视投影为同一条对称的连续封闭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一组辐射炉管中所述各第一程管平行,各第二程管平行,且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平行;所述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的炉管中心线所在平面的俯视投影为一直线;所述各入口弯管平行,其俯视投影与所述直线所成入口角度相同;所述各出口弯管平行,其俯视投影与所述直线所成出口角度相同,所述出口角度与所述入口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一组辐射炉管中所述各第一程管平行,各第二程管平行,且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平行;所述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的炉管中心线所在平面的俯视投影为一直线;所述各入口弯管不平行,其俯视投影与所述直线所成入口角度不同;所述各出口弯管不平行,其俯视投影与所述直线所成出口角度不同,但每个辐射炉管所述出口角度与所述入口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炉管的内径选自下列的组合之一:
(1)所述第一程管和连接件内径相同,所述第二程管内径与第一程管和连接件的内径不相同,第二程管内径大于第一程管和连接件的内径;
(2)所述第一程管和连接件内径相同,所述第二程管下部内径与第一程管和连接件的内径相同,第二程管上部内径大于其下部内径;
(3)所述第一程管为等径,连接件内径大于第一程管内径,所述第二程管内径与连接件内径相同;
(4)所述第一程管为等径,连接件内径大于第一程管内径,所述第二程管下部内径与连接件内径相同,第二程管上部内径大于其下部内径;
(5)所述第一程管为等径,连接件内径大于第一程管内径,所述第二程管下部内径大于连接件内径,第二程管上部内径大于其下部内径;
(6)所述第一程管为变径,所述第一程管下部内径大于第一程管上部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弯管的侧视投影形状为弧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者抛物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辐射炉管包括至少2个所述的辐射炉管,且每组辐射炉管的所有第一程管和所有的第二程管分别集中排布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将两组辐射炉管的第二程管相邻排布,构成一个模块;在裂解炉辐射段中,布置多个所述模块,且各组的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炉管中心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裂解炉,其特征在于在裂解炉辐射段中,布置多组辐射炉管,一组辐射炉管的第一程管与另一组辐射炉管的第二程管相邻排布,且各组的第一程管和第二程管炉管中心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南京工业炉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南京工业炉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1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化床式高水分固体燃料提质反应装置
- 下一篇:水处理用钠离子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