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穿线器的手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22790.0 | 申请日: | 200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31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21 | 分类号: | H04M1/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100022北京市朝阳区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穿线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移动通信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具有穿线器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优势日益凸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用户群体,他们更希望手机能够具备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裁缝师在工作时或普通用户在做家务时,经常需要将线穿到针眼中,但这往往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有人发明了穿线器,通过穿线器可使使用者较容易将线穿到针眼中。
但是,穿线器仍有其缺陷,例如体积过小容易丢失、视力不好的人在用穿线器穿线时仍存在困难等。
有鉴于此,如何能通过手机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所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穿线器的手机,其在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手机的摄像头和屏幕放大串线部位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穿线器的手机,该手机包括:设置在手机上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具有连至手机外部的槽口;穿线器,设置于所述的容纳槽内部;弹性部件,与所述的容纳槽连接;开关部件,设置于所述的容纳槽内部,连接于所述的穿线器和弹性部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穿线器和手机结合在了一起,并利用手机的摄像头和屏幕放大串线部位的图像,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H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穿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E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穿线器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穿线器的手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A至图1H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穿线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A,该穿线器具有用于穿线的穿线部101和把手102,所述的穿线部101使用金属丝构成,连接把手102的部分构成较大的圆弧形,上部为尖形。如图1B所示,由于穿线部101的下部的圆弧较大,所以线103可以较容易的从中穿过。如图1C所示,将线103从穿线部101的下部移到尖形的顶端。如图1D和图1E所示,将穿线器尖形的顶端穿进针104的针眼中,由于穿线部是硬的金属构成,所以将其穿进针眼比将线穿进针眼要容易的多。如图1F至图1H所示,将线的一端从针眼中拉出,再将穿线器与线和针脱离,线就留在了针眼中。
如图2A至图2D所示,图2A至图2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穿线器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A,该手机包括:容纳槽201,设置在手机上,该容纳槽具有连至手机外部的槽口;穿线器202,设置于所述的容纳槽内部;弹性部件204,与所述的容纳槽连接;开关部件203,设置于所述的容纳槽内部,连接于所述的穿线器和弹性部件之间。摄像部205,设置于手机的外壳上;其中,所述的穿线器枢接于所述的开关部件,所述的穿线器具有穿线端,且穿线器枢转后穿线端位于所述的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其中,所述的容纳槽设置在手机内部或外壳上。
请参照图2B,开关部件203控制弹性部件204的状态,使弹性部件204伸长,从而使穿线器202伸出到容纳槽201的外部。请参照图2C和图2D,所述的穿线器202枢转后穿线端位于所述的摄像部205的拍摄范围内。所述的开关部件可通过L型开关手动控制或通过数字基带由键盘控制。
其中,该手机还包括:数字基带,设置于手机内部,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发送控制信号;开关控制部,连接于所述的数字基带和开关部件,用于接收所述的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的开关部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开关控制部类似于数码相机的镜头伸缩功能控制部,如图2E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通过基带的GPIO管角控制马达的方法。可以通过GPIO控制方法给马达供电,此原理是通过电流控制电磁场,以达到蜗轮在螺旋杠上移动,即手机穿线器可以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