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临近基站干扰的系统、发射、接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554.9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23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智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5/03;H04B1/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10009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临近 基站 干扰 系统 发射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临近基站干扰的系统、发射、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标准通常采用码重复(Code Repetition)技术来提高信噪比特性,并在接收机中采用最大比合成(MRC,Maximum Ratio Combining)技术来合成重复的码元来降低误包率(PER,Packet Error Rate)和误码率(BER,Bit ErrorRate)。众所周知,最大比合成技术是消除附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white Gaussian noise)的最佳合成技术。然而,在基站覆盖小区的边缘,临近基站干扰十分强烈而且属于与附加性高斯白噪声完全不同的窄带干扰。这种情况下,最大比合成技术将无法得到满意的误包率和误码率。
图1为现有技术中基站覆盖单元受临近基站干扰的示意图,图1中,每个六角型表示一个基站覆盖单元,每个六角型的中心为基站所在位置,其中,三角形区域属于每三个基站覆盖单元的交接区域,例如,基站1、2、3的交接区域中的属于中心基站覆盖单元1的移动终端受到来自基站2、3的强干扰信号。矩形区域属于两个基站的交接区域,例如,基站1、2的交接区域中的属于中心基站覆盖单元1的移动终端受到来自基站2的强干扰信号。
图2为现有技术中基站覆盖单元1的扇区分布图,图2中,基站覆盖单元1包括第一扇区101、第二扇区102、第三扇区103。
图3为频率复用为1/3/1信干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最差时的基站覆盖单元的示意图,在最大比合成技术中,频率复用为1/3/1指的是一个基站包括三个扇区,三个扇区共用一个频段。图3中,包括基站覆盖单元r0、r1、r2、r3、r4、r5。其中,基站覆盖单元r0为中心基站覆盖单元,在基站覆盖单元r0的o点位置上,存在来自基站覆盖单元r1、r2的干扰信号和来自基站覆盖单元r3、r4、r5的大小为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的总强度为-8.9807dB。
图4为采用频率复用为1/3/1的最大比合成技术进行性能仿真的结果示意图,图4中,纵坐标为误包率,横坐标为信噪比,仿真环境设置如下:
下行链路:部分使用次通道配置(PUSC,Partial Usage Of Subchannels);
调制方式:四相移相键控(QPSK);
编码率:1/2;
数据块大小:100字节;
临近基站干扰:信干比分为0dB的第一临近基站干扰,信干比分为10dB的第二临近基站干扰;
通信通道:ITU Ped-B(3km/h);
接收端采用的合成技术:最大比合成技术;
信道估计方法:理想的信道估计。
图4中的三条仿真曲线A、B、C为不同仿真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其中,
曲线A的仿真条件为:
码重复率:4;
天线结构:单输入单输出(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即1根发射天线,1根接收天线;
曲线B的仿真条件为:
码重复率:6;
天线结构:单输入单输出(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即1根发射天线,1根接收天线;
曲线C的仿真条件为:
码重复率:4;
天线结构:单输入多输出(SIMO,Single Input Multi Output)1x2,即1根发射天线,2根接收天线。
在最大比合成技术中,频率复用为1/3/1指的是一个基站包括三个扇区,三个扇区共用一个频段。这种情况下,由于三个扇区共用同一频段,因此具有较高的频率资源利用率,但是却存在严重的干扰问题,尤其是临近基站干扰,由于临近基站的干扰为窄带噪声干扰,因此,现有的码重复技术、最大比合成技术和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都无法较好地解决临近基站干扰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智,未经王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5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桌子
- 下一篇:生物质能电厂黄色秸秆的上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