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刻机浸没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2034.8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3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付新;陈晖;陈文昱;阮晓东;杨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刻 浸没 控制 装置 | ||
1.一种用于光刻机浸没控制装置,在投影透镜组(1)和衬底(3)之间设置的浸没控制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没控制装置(2):包括密封构件(2A)、上端盖(2B)、注液管道(2C)和回收管道(2D),其中:
1)密封构件(2A):
从中心向外依次开有注液腔(4C)、回收腔(5A)、注液缓冲腔(4A)、回收缓冲腔(5C)、流场缓冲腔(6A)、1-10组内表面进行亲憎水处理的张力槽(7A)和干燥腔(8A);
注液腔(4C)和回收腔(5A)均为弧度为40-170°的环形圆柱结构互不连通;
注液缓冲腔(4A)和回收缓冲腔(5C)互不连通,注液缓冲腔(4A)和回收缓冲腔(5C)的下表面距离密封构件(2A)下表面1-20mm,弧度分别与注液腔(4C)和回收腔(5A)相同的环形圆柱结构,注液缓冲腔(4A)和回收缓冲腔(5C)外侧面向外分别开有注液通道(4D)和回收通道(5D);
流场缓冲腔(6A)为连续环形圆柱结构,上方开有垂直衬底(3)的缓冲腔通孔(6C);
1-10组内表面进行亲憎水处理的张力槽(7A),为同心圆的环形结构,过浸没控制装置(2)中心、垂直衬底(3)方向上截面为向外倾斜的三角形;
干燥腔(8A)为连续环形圆柱结构,上方开有垂直衬底(3)且连接负压气体的干燥腔通孔(8B),内部填充高吸水性的干燥腔填充物(8C);
2)上端盖(2B):
为环状结构,垂直于衬底(3)方向开有注液排气通道(4B)、该孔向下与注液缓冲腔(4A)相通;平行于衬底(3)方向,在注液腔(4C)一侧,开有环形圆柱状缓冲溢流槽(6D),开槽弧度与注液腔(4C)相同,该槽向外与流场缓冲腔(6A)相通;
3)注液管道(2C)和回收管道(2D):
注液管道(2C)插入注液通道(4D),与注液缓冲腔(4A)连通;回收管道(2D)插入回收通道(5D),与回收缓冲腔(5C)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刻机浸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腔(5A)与回收缓冲腔(5C)之间设置环形圆柱状的回收挡板(5B),距离回收缓冲腔(5C)下表面1-20mm;注液缓冲腔(4A)及回收缓冲腔(5C)与流场缓冲腔(6A)之间设置环形圆柱状的缓冲腔挡板(6B),缓冲腔挡板(6B)顶部比回收腔挡板(5B)顶部高1-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刻机浸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液腔(4C)、回收腔(5A)、流场缓冲腔(6A)、张力槽(7A)和干燥腔(8A)由密封构件(2A)的下表面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刻机浸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槽(7A)的向外倾斜的三角形钝角为100-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20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