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21206.X | 申请日: | 200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1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复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复树 |
| 主分类号: | E06C9/14 | 分类号: | E06C9/14;A62B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忠 |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自救 软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近年来成为意外灾害之首,于是近年国内公共安全意识逐渐提升,特别以火灾现场逃生及紧急救护最广受注目,特别是火灾发生机率逐年增高且伤亡数字最高的娱乐场所(如:KTV、MTV、戏院、饭店,二等场所)的公共安全更为消费大众所重视;然而,以火灾发生现场为例,根据历年来火灾发生的场所比例看来,高楼发生火灾的比例居高不下,因此在.住满住户及出入人员繁多的高楼建筑物,对于防火及火场逃生的安全知识,也就成为住户及消防安检单位重视的焦点。目前,一般在高楼中供人员在火灾时逃生的器具及设备,多简陋及欠缺安全性,仅于窗户或防盗窗中开设警急逃生口,若在发生火灾时人员仅能在逃生口等待救援或于必要时由逃生口跳出,而造成伤亡惨重,且一般消防云梯仅能到达约12楼的高度,对于12楼以上的逃生人员即无法协助其逃生,不但于逃生时机上备受延误且易于逃生时造成其他如坠伤的意外伤害。现有逃生梯装置如ZL专利号0320688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逃生梯装置》,公开了一种逃生梯装置,主要包含有:感知火灾的发生,并发出讯号的感测器、供接收火灾警示讯号的接收器、放至于高层阳台的侧边的箱体、供设置接收器及其他组件、由接收器使其动作的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的主轴以及卷绕在主轴上的逃生梯;平时不使用时该逃生梯收纳于箱体中,用于当屋内发生火灾时,屋内的感测器即发出警示讯号至箱体的接收器,此时接收器即令动力源作动,并通过齿轮组带动主轴转动,而逃生梯由箱体的开口沿高楼外壁降下至地面或一定的楼层,用以高楼人员逃生,为云梯车无法到达的楼层设置,可在意外发生时迅速逃离现场。然而,其主要存在输送效率低下的问题,影响救援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输送效率高的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包括有软梯组件,所述的软梯组件由至少五根平行间隔设置的单元横档和分别固定在每根单元横档两端的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底配装构成,其中:第一链条底首尾相连;第二链条底首尾相连;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软梯组件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底转轮安装有包括电控或机械控制的减速机构,使整个软梯组件的转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还包括:软梯组件的外侧设置有能防止软梯组件摆动的软梯组件导轨,减少人员上下时产生软梯组件摆动;软梯组件导轨内侧制有配合软梯组件的导向凹槽,软梯组件导轨外侧连接有导轨固定件;顶转轮经连接机构连接墙体;导轨固定件还连接在墙体上。
顶转轮和底转轮之间设有安全挡板;安全挡板至少有一侧与软梯组件导轨内侧相连接。能防止疏散人员下来时四肢伸入对面的单元横档而受伤。
底转轮的减速动力源为电机。
底转轮的减速动力源为机械减速器。
底转轮距底面的距离为70厘米至180厘米。
单元横档外周配合设置有能以单元横档为轴转动的防滑挡板。
单元横档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0厘米至100厘米。
单元横档的长度为50厘米至90厘米。
软梯组件为两个以上个时,采用并列连接的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链条和所述的第二链条各自单独首尾相连;软梯组件的内侧的顶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顶转轮;软梯组件的内侧的底部配合设有固定安装的底转轮。在运送过程中,软梯组件的另一方面,如果预留适当位置,还可利用逃生人员的下行反作用,送上消防抢险人员,到达一定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点:
1.不受高度限制,可任意组装;
2.不受使用时间限制,随到随走;
3.不受疏散人员限制,可连续运转;
4.不受是否有电限制或其他外援限制,一切自理;
5.不受场地限制,可做宽,可并排安装;
6.不受新旧楼限制,楼内楼外均可安装。
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输送效率高的旋转式自救软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软梯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软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实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复树,未经陈复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冷却350MW汽轮发电机
- 下一篇:智能监控防盗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