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蔬菜移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1105.2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5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匀;陈建能;孙良;徐金苏;王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蔬菜 移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用于将钵体苗移栽到大田用的一种蔬菜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移栽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移栽具有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育提早的综合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可观。目前,约有60%蔬菜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种植,但目前移栽作业以人工为主。采用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难以实现大面积移栽,从而导致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低下,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对塑盘育蔬菜钵苗进行分离并通过落苗成行部件移栽到大田用的一种蔬菜移栽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钵苗盘通过钵苗盘输送台喂入并卷绕在鼠笼式的钵苗盘输送转笼上,随其转动送进,在转笼的后上方设置有多个固定在机架上与转笼的支撑环间有空隙的秧盘压板;沿钵苗盘输送的方向在转笼的外侧后下方,设置有对下落钵苗进行导行栽植的导苗管。钵苗盘输送转笼通过左、右法兰套装在由传动链轮带动的主轴上,转笼通过右法兰与外侧的差速传动箱内的输出齿轮固定联接;在转笼内,N个凸轮在圆周向按相位差沿主轴轴向间隔均匀地固定于主轴上;与凸轮对应的一套静止不动的顶杆组件通过两端的两个侧固定板固定于左、右支撑板上,左支撑板装在主轴的轴承上,左支撑板的外轮毂支撑在机架上,右支撑板空套在主轴并支撑在与秧盘转笼固定连接的右法兰内的轴承上;在顶杆组件和凸轮之间,支撑于左、右支撑板上且与主轴平行的静止杠杆轴上,套装一排与凸轮对应的杠杆,杠杆轴套轮毂设置杠杆的扭转复位弹簧,每根杠杆的短臂端能与各自的凸轮接触,每根杠杆的长臂端则通过销轴与连杆的一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滑动支撑于支撑板圆孔内的顶杆连接,支撑板通过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固定板固定于左、右支撑板上,凸轮转动时,触动杠杆的短臂端,推动杠杆绕其轴摆动,其长臂端通过连杆推动顶杆移动将卷绕在转笼上的秧盘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钵苗顺着导苗管落入田中,完成蔬菜钵苗移栽。
该装置包括钵苗盘输送部件、分苗机构和落苗成行部件。用于钵苗整盘输送的鼠笼式钵苗盘输送转笼套装在主轴上,在转笼内部N个凸轮在圆周向以一定相位差沿主轴轴向间隔均匀固定于主轴上。与N个凸轮对应,N个推动顶杆移动的摆动杠杆套装于通过两端支撑板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轴上,杠杆的短臂端与主动转动的凸轮接触,其长臂端则通过销轴与连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滑动支撑于顶杆架支撑板圆孔内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顶杆连接,用于将卷绕在转笼上随转笼转动的钵苗盘内的钵苗顶出,在杠杆与支撑轴部位装有使杠杆复位的扭转弹簧。沿钵苗盘输送的方向在转笼的外侧下方,固定有对下落钵苗进行导行栽植的倒圆锥体状导苗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凸轮通过杠杆、连杆推动顶杆直线移动顶出钵苗,增大了顶杆的行程,大大提高了顶杆顶出钵苗的速度,确保顶杆可靠地从钵苗盘中顶出钵苗;在杠杆轴套轮毂部分设置复位扭转弹簧,可确保杠杆带动顶杆快速复位;杠杆通过连杆连接顶杆,顶杆滑动支撑在一块支撑板上,简化顶杆支撑组件结构;利用倒圆锥体状导苗管落苗成行部件导行栽植,使钵苗在导苗管上沿趋于导苗管口锥顶的圆锥素线下滑,落地后基本趋于导苗管口锥顶的轨迹线,确保良好的成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配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I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杆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中:1、主轴,2、传动链轮,3、差速传动箱,4、右法兰,5、右支撑板,6、转笼,7、钵苗盘,8、连接杆,9、扭转复位弹簧,10、杠杆轴,11、杠杆,12、凸轮,13、杠杆挡轴,14、左法兰,15、左支撑板,16、导苗管,17、支撑板,18、顶杆,19、侧固定板,20、连杆,21、钵苗盘输送台,22、秧盘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四轮车的前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记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