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气管接头的充气泵手控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0697.6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正生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27/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500浙江省温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气管 接头 充气 泵手控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垫类物体进行充放气的充气泵的手控阀。
背景技术
一般充气垫都用开关来控制气泵的启动及用开关电磁阀控制气垫减震气囊的气压大小,来调节人体舒适度,通常由手控阀进行控制。现有手控阀与气泵、气囊的连接关系如图7所示,气泵1由电源接头2供电,其供气管连接到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的另外两个气管接头5、6分别与手控阀4、气囊3连通,手控阀4只有一个排气管接头,拉、推手控阀手柄,可以控制气泵电源的通断和气囊的充放气,结构相对复杂,管路多,不适应在例如汽车坐垫下方狭小空间内安装,维修不便,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安装和维修。成本较低的具有双气管接头的充气泵手控阀。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气管接头的充气泵手控阀,包括阀体及与之扣合的盖板,阀体内开有与接头连通的放气孔,由手柄拉杆控制的弹性复位滑座控制阀孔开闭,装于滑座前端的动触片顶端与装于盖板前端的气泵电源线定触片构成气泵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阀体前端装有相通的进气管接头和排气管接头。
所述的进气管接头和排气管接头呈0°、90°、180°设置。
所述的进气管接头和排气管接头的相通由阀体内开制的孔道构成,孔道两端分别与进气管接头和排气管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将相通的进气管接头和排气管接头一并设置在阀体前端,省略了现有技术的三通及其管路,结构简单,体积紧凑,生产成本降低,安装维修方便,特别适合于在狭小空间内安装,而且可以根据安装位置所限,将两气管接头设置成0°、90°、180°角度,适应面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气管接头平行的实施例仰视图。
图2为图1A-A截面图。
图3为两气管接头垂直的实施例仰视图。
图4为图3A-A截面图。
图5为两气管接头呈180°设置的实施例仰视图。
图6为图5A-A截面图。
图7为现有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实施例1:阀体2通过螺钉与盖板3相向扣合,阀体2内开有与接头连通的放气孔22(阀孔),阀体2前端装有由阀体内孔道21相通的进气管接头7和排气管接头8,两接头平行设置,进气管接头与气泵连通,排气管接头与气垫或气囊连通,这两任一接头根据安装需要可以任意设定为进气管接头或排气管接头。气阀手柄1由内六角紧定螺栓与气阀拉杆11紧固在一起,气阀拉杆11顶端穿过阀体2的中心孔并与气阀滑座4扣连,滑座4装于阀体2与盖板3扣合体内,并与阀体平面槽滑动配合。阀体的放气孔22下端扩成台阶口,口内嵌装0形密封圈6。阀体2和盖板3各制有相对的圆弧面凹坑,两圆弧面凹坑及位于其间的滑座4的矩形窗孔组成容置螺旋弹簧5的圆柱形容腔。充气时按下气阀手柄1(为方便手动操作,通常安装手控阀时手柄朝上),螺旋弹簧5受到向下压力挤压变形,气阀滑座4随手柄1下行,滑座的动触片顶端与装于盖板前端的气泵电源线定触片9构成气泵的电开关装置,动触片向下滑动并与嵌在盖板3的气阀电源线定触片9接触通电,使气泵电机通电开始运转,同时气阀滑座上端面挡住阀体2上的放气孔22,使阀关闭,从气泵泵出的气体经进气管接头7、孔道21、排气管接头8给气囊充气。当作用在气阀手柄1上的外力作用消失,滑座4上的螺旋弹簧5动作复位,使滑座回复初始状态,由于滑座上端面仍然挡住放气孔22,阀仍处于关闭状态。放气时气阀手柄1在拉力的作用下,复位螺旋弹簧5受到向上的外力挤压变形,滑座4向上滑动,使滑座上端面的轴向凹槽41处在放气孔22正下方,密封消失,气囊里的气体通过气管接头8和气阀阀体放气孔22进行排气减压。当排气完成时松开手柄1,外力消失,气阀滑座4上的复位螺旋弹簧5动作复位,使气阀滑座4回复初始状态,而气阀滑座上端面重新挡住放气孔22将阀封闭,完成整个工作周期。
参照图3、图4实施例2: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两接头90°设置,相应的孔道21水平设制将两接头连通,当然,两接头之一可在垂直面上的任一角度。
参照图5、图6实施例3: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两接头均设置在垂直面上呈180°。当然,两接头可在垂直面上任一夹角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正生,未经张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0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器壁挂板
- 下一篇:一种拖拉机附加低速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