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转盘机构的挠度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0316.4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8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陆孝庭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兵;黄美娟 |
地址: | 31130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转盘 机构 挠度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转盘机构的挠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双(多)色注塑机的转盘与模具的自重很大,在大型机器工作时显得特别的明显,在重力的作用下,使中心线发生向下偏转,这样,模具的分型面左侧与右侧的两部分将会形成一个错位,对于大型精密的注塑模具来说,很容易咬伤导柱,降低模具的寿命。
目前通用的转盘调整机构,有以下几类:
1.夹爪式机构,该机构在转盘上开设凹槽,设置数个夹爪,夹爪在转盘转动前松开,让转盘转动,在转动完成后又将转盘重新抓紧,这样转盘的中心线位置经历下垂—上升—下垂的循环。这种机构的缺点在于它并没有解决转盘下垂的问题,只是在合模前将转盘重新抓紧,让模具比较顺利的合模而已,这种机构缺点是烦琐和不便,而且转盘在转动时仍然会下垂并且会形成转动时的磨损。
2.滚针轴承式,如图1所示,该机构在转盘1`下方设置一到数个滚针轴承2`,把转盘1`垫起来,以此来克服转盘模具3`的自重,但这也有致命的缺点,转盘1`由于自重在被轴承垫起的时候也会有点下垂,形成一个倾角θ,当模具3`合模的时候,巨大的合模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P1会把轴承压碎,这不但影响注塑机的稳定,也给维修带来了不便。
3.加大间隙方式,通过加大转盘1`与活动车壁之间的间隙来避免转盘下垂时与活动车壁“磨擦”到(如图2)。这种设计不在乎转盘模具3`中心的下垂,只要求转盘1`下垂时不要与活动车壁相碰,但保持这种间隙的辅助定位装置是刚性为主的,当模具合模时,巨大的合模力会使转盘和活动车壁之间的间隙变窄,挤压刚性的辅助定位装置,时间一长,这种定位设计将失去作用,然后面临的将是不断的维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注塑机转盘机构的挠度调节装置容易导致模具分型面错位、不耐用、维修复杂、转盘转动时摩擦大、速度慢的缺点,提供一种转盘和模具的中心线下垂量小、耐用、转盘转动时摩擦小、速度快的注塑机转盘机构的挠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机转盘机构的挠度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车壁、用于安装模具的转盘,转盘的转轴通过轴承或衬套安装在所述的活动车壁上,其特征在于:活塞体设置在所述活动车壁内的活塞缸套内,所述的活塞体的侧壁与所述的缸套之间有油封件,所述活塞体的后端面连通高压油槽,所述活塞体的前端面有顶推所述的转盘的摩擦面和下凹部,所述的下凹部连通活塞体后的高压油槽。
进一步,所述的下凹部被围合在所述的摩擦面内。
更进一步,所述的活塞体的后端面与前端面的面积相等。
更进一步,所述的下凹部的面积略小于活塞体后端面的面积。
更进一步,所述的活塞体以转盘的旋转轴为圆心在活动车壁端面的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高压油通过活塞体后的高压油槽进入前端面的下凹部。由于下凹部占据前端面的绝大部分面积,根据帕斯卡定律,对转盘的顶推主要由下凹部内的高压油承担。摩擦面仅承担微量的顶推压力,并且下凹部内的高压油也渗透到摩擦面上,形成油膜,减轻了摩擦。摩擦面事实上也起到了对下凹部内的高压油的密封作用。
当转盘的压力减小时,转盘被油压向外推,但是由于下凹部的面积略小于活塞体后端面的面积,活塞体前后端面所受到的油压存在差额,于是活塞体也被向外推。由此,活塞体与转盘的接触面之间的结合状态仍然维持不变。当转盘的压力增加时,活塞体可作向内的缩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液压轴承整体对工作面压力波动的适应性、可靠性,简化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的优点是:转盘和模具的中心线下垂量小,模具分型面对位准,转盘转动速度快,稳定性好,能够适应工件压力扰动,结构简单、成本低、牢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转盘调整机构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转盘调整机构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向视图
图6是转盘上活塞体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机转盘机构的挠度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车壁、用于安装模具1的转盘2,转盘2的转轴11通过轴承4(或衬套4)安装在所述的活动车壁3上,活塞体5设置在所述活动车壁3内的活塞缸套12内,所述的活塞体5的侧壁与所述的缸套12之间有油封件7,所述活塞体5的后端面连通高压油槽6,所述活塞体5的前端面有顶推所述的转盘的摩擦面9和下凹部8,所述的下凹部8连通活塞体5后的高压油槽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陆孝庭,未经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陆孝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0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用塑料型材挤出模具模头
- 下一篇:带拉紧固定机构的快速装拆发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