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19816.6 | 申请日: | 2008-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9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政春;刘宗明;苏彦民;汤咏盛;林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克臻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空间 三相 马达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三相马达定子,尤指一种可以增加绕线空间并提升马达效能的三相马达定子。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7所示,为现有三相马达定子,其包含有一本体90以及数个极齿80,该本体90内部设有一贯孔91,该些极齿80均匀布设于该本体90外周围,且近似于T字型,所述极齿80包含有一齿腹81及一齿缘82,该齿腹81一端连接于该本体90外周侧,另端连接于该齿缘82,该齿缘82内、外侧面分别形成二弯弧状的内弧面83及一外弧面84,使得每一齿腹81衔接齿缘82两侧内弧面83,且内弧面83与该齿腹81的夹角皆为小于90°的锐角如图5所示,且该齿缘82外弧面84弯弧延伸交至该二内弧面83侧端,于该齿缘82两侧形成圆弧切角85,相邻二极齿80间形成一绕线空间86,且开口位于该二相邻的齿缘82间。
然上述的三相马达定子,因齿缘82内弧面83与齿腹81的夹角为小于90°的锐角,使得缠绕于齿腹81的导线88受到齿缘82内弧面83的限制,而无法缠绕圈覆住整个齿腹81,使得齿腹81及齿缘82内弧面83交角处形成无法绕线的区间87如图8所示,因此极齿80所能缠绕的导线88匝数减少,使得通电产生的马达定子磁场强度降低,进而让马达定子的运转效率下降,此外,齿腹81缠绕导线88时,导线88容易受到齿缘82两侧的圆弧切角85刮伤,而影响马达定子的产品质量,所以现有三相马达定子的绕线空间86受到区间87的限制,而所能绕线的匝数减少,且齿缘82的圆弧切角85容易于绕线过程中损伤导线88,故现有三相马达定子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通过此设计,改善现有三相马达定子绕线空间无法充分运用的缺点。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包含有至少一定子本体,所述定子本体包括有一环圈部及数个极齿,该些极齿均匀布设于该环圈部外周侧,且相邻两极齿间形成一绕线空间,每一极齿包含有一齿缘及一齿腹,其中,所述齿缘包含有一圆滑的外弧面及二平直的内平面,并该二内平面一侧端分别连接于对应齿腹的一侧端,而齿腹的另端连接于该本体。
据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中,其齿缘内平面的设计,增加所能缠绕导线的绕线空间,使得导线可以完全地缠绕包覆住齿腹,通过绕线空间的增加,导线所能缠绕的匝数亦增加,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三相马达定子的磁场强度及运作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绕设线圈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极齿放大示意图;
图5为现有三相马达定子的极齿放大示意图;
图6为现有三相马达定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现有三相马达定子俯视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8为现有三相马达定子的设线圈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增加绕线空间的三相马达定子的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有至少一定子本体1,且该三相马达定子为一块状的定子本体1,或可以为数个片状的定子本体1所迭合形成,所述定子本体1包含有一环圈部10及数个极齿20,该环圈部10中间设有一贯孔11,可组设轴管,该些极齿20皆连接于该环圈部10,且均匀对称地分布于该环圈部10外周围,且相邻两极齿20间形成一绕线空间21,每一极齿20包含有一齿缘22及一齿腹23,其中:
两相邻齿缘22间形成所包夹的绕线空间21的开口24,且每一齿缘22皆包含有一圆滑的外弧面25及二平直的内平面26,该二内平面26分别连接于齿腹23两侧,且齿缘22的外弧面25弯弧地延伸连接至该二内平面26侧端,于齿缘22两侧端分别形成一圆顺平滑的圆弧角27,可以降低绕线过程中导线30的刮伤率,每一齿腹23的一侧端连接于该本体10,另侧端连接于对应的齿缘22,其中,每一内平面26与所连接齿腹23的夹角大于90°,或进一步为内平面26垂直于齿腹23如图4所示,使得绕线过程中,导线30不会受到内平面26的限制,而可以圈绕包覆整段齿腹23,所以导线30与内平面26及齿腹23间不会产生无法缠绕导线30的区间,因此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三相马达定子的可绕线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98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