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9223.X | 申请日: | 200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89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叶长青;张嘉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H01L23/367;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其是针对LED灯的使用通电、发光过程生热问题,而利用独特的散热鳍片增加散热效率的改良设计。
背景技术
其LED具有高亮度、省电、不会闪烁、寿命长与体积小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灯具,都朝LED灯具的方向开发,以达到环保、节能的多个目的。然而,LED灯使用发光过程中,会同时发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若长时间不排除,会影响LED灯及相关芯片组的寿命,因此市面上的LED灯具上均设置有散热用的结构。而使用LED灯,还均搭配有芯片组的使用,这些芯片组本身也会发出热能,也会设置散热的结构。
以往的LED灯、芯片组散热结构,多半是利用于LED灯、芯片组的结合位置设置一散热金属块的贴附,以散热金属块能快速吸收热能,并由散热金属块上的散热鳍片将热能散布到空气中。然而,此种单纯贴附的小空间散热功效有限,且常常因为LED灯与芯片组设置的空间小,散热鳍片所散发的热能仍被限制在小空间内,无法有效将热能传导到外部以空气传导散热,所以使用时间过长后仍会发生过热的情形。
而为了符合灯具的原本使用特性,LED灯与芯片组经常是分别设置在一结合板的不同位置上,这时若要针对LED灯与芯片组二不同位置同时设置散热金属块,更会有空间不足的情形发生。目前习知LED灯的散热鳍片,无法配合于LED灯设置的小空间内发挥良好的散热效果,所散发的热能也难由小空间传导到外部空间处,且更无法同时针对LED灯与芯片组设置在不同层次位置时进行散热,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能有效解决LED灯及芯片组的散热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包括有:一第一结合板、一第二结合板、至少一LED灯及多个散热鳍片的使用,第一结合板与第二结合板是对合设置,LED灯是结合在第二结合板,散热鳍片具有一往外延伸的散热板部,散热板部设有一体凸出的延伸板部,延伸板部的端缘往不同方向还延伸出有至少一贴合板部,延伸板部与贴合板部的夹角间形成有一通风空间,藉此利用散热鳍片组在第一结合板与第二结合板的对合处,以组成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利用于散热鳍片在散热板部一位置设有一体凸出的延伸板部,并在延伸板部的端缘往不同方向延伸出有贴合板部,使二者间能以夹角形成一通风空间,使第一结合板与第二结合板夹设散热鳍片的散热板部后,能以通风空间贯通两侧,能提供结构间的空气对流,使热空气可顺利交换到外部,提升散热效能。
(二)本实用新型中仅需一种规格设计的散热鳍片,即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形状与排列的第一结合板、第二结合板,适用性极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使用产生热对流与散热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为直线长形方式排列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为圆形方式排列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芯片组为不同位置组合的前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的延伸板部选择一端缘延伸出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的延伸板部往二相对方向延伸出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第一结合板——10 配合空间———11
第二结合板——20 芯片组————30
LED灯 ————40 散热鳍片———50
散热板部———51 延伸板部———52
贴合板部———53 通风空间———54
契合槽————55 契合片————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的散热鳍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92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功耗电池供电仪表外壳结构
- 下一篇:挤制橡胶绝缘电力电缆三层共挤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