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震床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9036.1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0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大为 |
主分类号: | A47C19/00 | 分类号: | A47C19/00;A47C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7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震减灾设备,尤其是在破坏性地震时床板能够翻转的床,主要适用于在地震时预防对睡中人的伤害。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是采用床面上方另加金属架的方法来防地震时对睡中人的伤害。这种床的缺点首先是不美观;再就是占用空间大,地震时受损伤机会多;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达到各方位对人保护的目的。楼房空间小,在破坏性地震中除了上方塌砸致伤外还存在人掉出床外坠落致伤的可能,在楼房中使用这种床就不能有效预防地震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防震床占有空间大及不能全方位对人保护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床。该床在外形上与现在流行的普通床没有什么差别,还能在地震时迅速将人转入床体腔内,使人避免与床外物体的接触,从而达到预防伤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主要包含床架、旋转床板、制动件和动力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和动力器相连,制动件限制床板轴及床板的转动,而在动力器的作用下能够解除对床板轴及床板转动的限制。床架的侧壁和底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做成的骨架并贴板构成,床架与床板围成床体腔。床板的主体由沿床的长轴纵向两块板组成,床板与床板轴固定在一起形成旋转床板,床板轴限定在床架上不能移位但可以转动。非地震时期,制动件使床板与床板轴不能转动。床体内设置地震报警装置,地震时地震报警装置发出信号报警。如果用手柄作为动力器,睡在床上的人用力拉下手柄,手柄的下端拉动制动件,制动件改变位置或形状,床板轴以及床板就转动起来。人随床板的转动落入床体腔内。床板继续转动封闭床体腔。人在床体腔内被保护起来。
用叠氮化钠瞬间膨胀气囊形成的推力或电机轴旋转形成的推拉等自动动力方式都可以作为动力器带动床板轴转动从而达到将人转入床体腔内的目的,这样,就成了自动防震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震床外型无异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床,并且体积小受损伤的机会少,对地震的反应及时,动力可靠,能实现对人的全方位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防震床从床尾往床头方向看的整体斜视图。
图2是防震床从床尾往床头方向看的整体透视图。
图3是防震床去除床板后从床尾往床头方向看的斜视图。
图4是防震床床板与床板轴的斜视图。
图5是防震床手柄与制动件的斜视图。
为避免图过于繁乱,床头、骨架封板、地震报警装置以及轴承等未画出。
其中1:手柄,2:床板,3:床板轴,4骨架:,5:储物室,6:轮式制动件,7:制动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作为动力器的手柄(1)藏在床头内,床头有相应的开口,平时(非地震时),开口可用贴画等掩饰。图1、图4中,两块床板(2)纵向平行并列,两块床板(2)之间以及与床头、床尾的骨架(4)之间有间隙,两块床板(2)的相邻处可以称之为床板(2)内侧缘。床板(2)与床板轴(3)纵向固定在一起,床板轴(3)是限定在床架上的,只能转动而不能有其他移位。图1、图5中,制动弹簧(7)与手柄(1)相接触,使手柄(1)不能向床中方向转动,也就保证了轮式制动件(6)在床板(2)的下面抵住床板(2)的内侧部分。两块床板(2)的外侧部分还置于床桄上,床板(2)在平时是不转动的。床体内设一地震报警装置,地震纵波使该装置中检测纵波的重锤上下摆动,检测纵波的重锤与检测纵波的电极接触接通电源,或者地震横波使该装置中检测横波的重锤平面摆动,检测横波的重锤与检测横波的电极接触接通电源,地震报警装置发出声光讯号。图5中,手柄(1)的中下部有手柄轴,手柄(1)能以手柄轴为中心转动。手柄(1)的下端与轮式制动件(6)连在一起,平时,床板(2)就压在轮式制动件(6)上。人感知到地震或地震报警装置发出的声光讯号后,将手柄(1)的上部拉向床中方向,制动弹簧(7)的力不能阻挡这个动作。手柄(1)的上部被向床中方向拉出,也就是以手柄轴为中心的旋转。由于手柄(1)的下端与轮式制动件(6)连在一起,手柄(1)以手柄轴为中心的旋转也就将轮式制动件(6)拉离床板(2)下。在人的重力压迫下,床板(2)内侧缘以床板轴(3)为中心向下转动,人随之落入床体腔内。人推动床板(2)继续转动,床体腔便又一次封闭起来。人在床体腔内就避免了伤害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大为,未经朱大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9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患者术后护理用束带
- 下一篇:简易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