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8812.6 | 申请日: | 200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07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颖平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9/00;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400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光眼 引流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青光眼房水引流、使青光眼患者眼压降低的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是一种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是由引流管、引流盘、渗液孔一体制成,因没有固定脚,手术植入时,需切开眼球结膜和筋膜,将引流盘缝合固定在眼球巩膜上,术后易出现眼球结膜切口渗漏,因没有防漏卡,术后易出现角巩膜切口渗漏,因引流管内没有缓释颗粒,术后易出现浅前房,且手术操作困难等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存在有植入手术后易发生眼球结膜切口和角巩膜切口渗漏、术后易发生浅前房、手术操作困难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该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不仅能使植入术后不易发生眼球结膜切口和角巩膜切口渗漏,不易发生浅前房,而且手术操作容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引流管制成弯曲状,引流管外壁有防漏卡,固定脚与引流盘相连,引流管内填充有缓释颗粒;手术是在眼球角膜上行切口,将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到眼球筋膜腔,由引流管引流房水至引流盘、渗透至眼球筋膜下吸收,因不需剪开球结膜和筋膜,术后较少出现结膜切口渗漏现象,引流管外壁有防漏卡,以防止植入术后角巩膜切口渗漏,因有固定脚,不需缝合引流盘固定在巩膜上,手术操作容易,同时,因引流管填充有缓释颗粒,可防止术中、术后发生浅前房和防止出血阻塞引流管,缓释颗粒在术后一定时间内逐渐溶解。
本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具有如下特点和积极效果:
1.一体制成的引流管、防漏卡、引流盘、渗液孔、固定脚易于通过角膜小切口植入到眼球筋膜腔,并固定良好,因未行眼球结膜和筋膜切口,解决了眼球结膜切口漏水的问题,且手术操作容易。
2.因引流管外壁有防漏卡,术中、术后可防止角巩膜切口渗漏。
3.因引流管内填充有缓释颗粒,术中、术后可确保眼球前房深度和防止出血堵塞引流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图
附图1中,将引流管1、防漏卡2、引流盘3、渗液孔4、固定脚5一体制成;附图4中,缓释颗粒6填充在引流管内。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5所示实施例中,手术时,在眼球角巩缘前角膜10作平行角巩缘的半层切口,向后潜行分离进入筋膜腔(Tennen’s囊),在筋膜下注粘弹剂,使眼球筋膜7与巩膜8分离,在角巩膜瓣下角巩缘位置用特制的角巩膜穿刺刀刺入前房,将一体制成的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的固定脚5和引流盘3通过角膜切口植入到眼球筋膜腔,通过角巩膜切口植入引流管1,使引流管1内口位于虹膜9前部,缝合角膜10切口达水密状态。防漏卡2有防止术中、术后角巩膜切口渗漏的作用,渗液孔4的作用是有利于房水引流至眼球筋膜下而吸收,缓释颗粒6的作用是防止术中、术后发生浅前房和防止出血阻塞引流管1,固定脚5的作用是使引流盘3很好的固定在眼球筋膜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颖平,未经陈颖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8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气处理器
- 下一篇:非接触感应式节能延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