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于预灌封疫苗的针头回缩可控式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8787.1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84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杰 |
主分类号: | A61M5/315 | 分类号: | A61M5/315;A61M5/34;A61M5/31;A61M5/50;A61M5/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易咏梅 |
地址: | 102200北京市昌平区马池***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灌封 疫苗 针头 可控 注射器 | ||
1.一种可用于预灌封疫苗的针头回缩可控式注射器,包括针筒(1)、可回缩式针座(2)、针座套(3)、扳手(4)和能够控制针座(2)回缩的筒式推杆(5),所述针座(2)包括固定有针头的针座本体(21),所述筒式推杆(5)包括用于触发针座(2)回缩的推柱(51),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筒(1)由玻璃或环烯共聚物制成;所述针座本体(21)和所述推柱(51)以电镀或浸蘸方式覆盖上一层聚四氟乙烯,或者由不锈钢、玻璃或环烯共聚物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前端的外壁上设有卡合、插接或螺纹结构(11),针筒(1)后端的外壁上设有卡合、插接或螺纹结构(12),针筒(1)前端内壁与针座(2)的配合处还设有凸缘(13);
所述针座(2)还包括弹簧(22)和O型密封圈(23),所述针座本体(21)前部为一细端,后部为一粗端,弹簧(22)套置于所述针座本体(21)前部的细端,O型密封圈(23)套置于所述针座本体(21)后部的粗端,并与所述针筒(1)前端内壁上的凸缘(13)配合,使针座(2)的后端可脱开地固定安装在针筒(1)前端的筒腔内;
所述针座套(3)上设有与外筒(1)前端外壁上的卡合、插接或螺纹结构(11)适配的卡合、插接或螺纹结构(31)和供针头伸出的通孔(32),针座套(3)卡接、插接或螺纹连接在针筒(1)的前端,以固定针座(2)的前端,并将弹簧(22)预压紧;
所述扳手(4)与针筒(1)后端外壁上的卡合、插接或螺纹结构(12)卡接、插接或螺纹连接,并固定在针筒(1)的后端;
所述筒式推杆(5)还包括外筒(52)、内筒(53)、承托件(54)和密封胶垫(55);密封胶垫(55)套置于外筒(52)的前端;所述推柱(51)设在外筒(52)前端的筒腔内,推柱(51)的前端突出于外筒(52)前端的筒腔开口和密封胶垫(55)之外,且突出部分呈端部平齐的或者端部具有纵向齿状凸起的管状结构,推柱(51)后端承托在承托件(54)上;内筒(53)后端封闭,内筒(53)的前端支承着承托件(54);外筒(52)的后部设有一个以可脱开方式将内筒(53)卡接在外筒(52)内的卡合结构(521),内筒(53)的后部也设有一个与卡合结构(521)适配的卡合结构(531),内筒(53)通过卡合结构(531)与卡合结构(521)的配合而与外筒(52)卡接;当筒式推杆(5)被推至针筒(1)的筒腔尽头时,针筒(1)或扳手(4)的后端松脱卡合结构(521)和卡合结构(531)的配合,使内筒(53)和承托件(54)在针座回缩力作用下能够发生使推柱(51)和针座本体(21)回缩至筒式推杆(5)内或使针头回缩至针座套(3)内所需要的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53)前端开口,所述外筒(52)前部的筒壁上设有一槽孔(520),所述承托件(54)沿外筒(52)的轴向设置在槽孔(520)内,承托件(54)的一端与槽孔(520)前槽沿的槽壁相连,组装时,所述承托片(54)向外筒(52)的筒内横向折转以承托所述推柱(51),内筒(53)的前端支承着横向折转后的承托片(54),注射完毕后,当内筒(53)发生所述的位移时,承托件(54)能够复位以使推柱(51)和针座本体(21)回缩至筒式推杆(5)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用芯杆(56)取代所述的覆盖有一层聚四氟乙烯或者由不锈钢、玻璃或环烯共聚物制成的推柱(51),芯杆(56)设在外筒(52)前端的筒腔内,芯杆(56)的后端承托在承托件(54)上;所述筒式推杆(5)还包括一个密封套(57)和一个用于触发针座(2)回缩的套筒(58);所述密封套(57)套置于所述芯杆(56)的前端;所述套筒(58)以电镀或浸蘸方式覆盖上一层聚四氟乙烯,或者由不锈钢、玻璃或环烯共聚物制成,套筒(58)两端开口,并套置于密封套(57)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8)的前部为一细筒(581),后部为一粗筒(582),细筒(581)套置于密封套(57)上,且筒口突出于密封套(57)的前端面之外,粗筒(582)套置于所述外筒(52)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杰,未经刘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87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