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电机之皮带传动轮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7771.9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7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善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善雄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H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发电机 皮带传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电机的传动轮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简化传动单元之零件,而使加工简单、组装快速的汽车发电机之皮带传动轮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在被启动时,亦须开启发电机,以使发电机能立即旋动供电给各单位机构使用,有余剩的,再回传到充电系统储存;其中,带动发电机传导动力的结构,系藉由皮带轮经传动皮带将引擎活塞中心轴旋动,使配合点火系统而启发动力。此种传动结构,请参看图1所示的传统基本的设计样式,系以一传动轴71套进皮带轮60之中心孔61,其间互以销孔72及键体63组合而连结在一起,当发电机启动时,即会令传动轴71带动皮带轮60旋转,而皮带轮60以其周围所设之磨擦槽62与设有可与之附合之齿条81的传动皮带80连结以传动,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以传动轴71外螺纹73及螺帽74与皮带轮60结合之设计样式,此两种以直接传动方式的结构,设计虽然简单,但由于皮带轮60与传动轴71之间非属紧配合状态,故有其间隙,而当传动轴71开始动作时,套于外部的皮带轮60在瞬间接受动力下,因要承载传动皮带80拉引另端之引擎重力,故会产生反作用力而容易产生弹跳震动及反向的跳旋,在此瞬间就会使发电机产生了负电,而又在立即切回正转下产生正电,如此反复的电极交替,会使马达转子中的磁线圈在瞬间正反向的不同电流的变化冲击下,减低发电机的寿命,且在启动或运转时会承受强大的扭力及抖动,故不仅产生噪音也会造成其间的磨损,是传统结构的缺点。
而为改善此种缺点,后有厂商研发出以单向轴承来避免其此项缺点,如图3所示,系由传动套筒4与传动轴连结,该传动套筒4中心孔43中端设有内螺纹41及端边设有内棘齿42,以可与不同接头之传动轴结构以螺丝或棘轮套合传动,此传动套筒4可供固位套筒2以中心孔23套合固定于外,固位套筒2后端设有一档环22,中端环设有凹槽环21,而该凹槽环21系提供单向轴承1之三部环设之滚件11、12、13入位固定,而单向轴承1内部所环设之第一滚件11、第二滚件12、第三滚件13系不同尺寸,以使能由单端进入凹槽环21中,并依所设定位置发生限制单向旋转之效果。且单向轴承1系入位于皮带轮60之中心孔61中,而两端设有防尘套9,藉此,发电机以传动轴传达动力时,传动套筒4带动固位套筒2上之单向轴承1为预定单转之方向,而传动皮带轮60带动传动皮带80,此时虽有瞬间反弹,但由单向轴承1提供另向自由旋动的空间,而不会引动固位套筒2及传动轴之回旋,而可避免马达转子中的磁线圈受正反转向的冲击而产生逆电流造成的损害。
然而,此项设计虽有其一定的改良功能,但其结构覆杂,加工麻烦,组装费时费力,很不符合经济效益,实有必要加以再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组合拆装容易的汽车发电机之皮带传动轮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为:一种汽车发电机之皮带传动轮结构改良,包括传动轴、设于传动轴上的传动皮带轮和与传动皮带轮连接的传动皮带,其特征在于:传动皮带轮套设有一传动套筒,于传动套筒筒身外围设有可供单向轴承滚件入位的凹槽环,于传动套筒尾部设有可供单向轴承靠位的档环,于中心孔内可与传动轴配合传动的内棘齿和/或内螺纹,而单向轴承可套入皮带轮中传动;传动筒件于传递动力时以凹槽环带动单向轴承为预定单转的方向旋动,传动轴于反转时由单向轴承提供自由旋动的空间却不会引动传动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将一体成型传动筒件,其上直接设有可供单向轴承入位之凹槽环,及供其靠位之档环,中心孔则设有可供传动轴套合之棘齿或内螺纹,藉此在组装时,可简单又快速的将单向轴承套入传动筒件而与传动轮结合,获致加工简单又省力省时的效益。传动筒件以凹槽环带动单向轴承为预定单转之方向旋动,而传动轴带动传动皮带,此时虽有瞬间反弹,但由单向轴承提供另向自由旋动的空间,而不会引动传动皮带轮而使传动轴自由旋动,可避免发电机产生瞬间正负电变化下的损害。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传动结构方式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传统传动结构方式二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传统传动结构方式三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单向轴承 11……第一滚件 12……第二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善雄,未经曾善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7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运动控制实训装置
- 下一篇:引擎汽缸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