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散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17638.3 | 申请日: | 200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1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媚;欧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媚;欧可辉 |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涉及一种取暖设备,尤其是指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冬季北方气候非常寒冷,所以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室内都普遍安装有取暖散热器,现有的散热器多是由铝合金以挤制或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还有的散热器是由一组单体散热器组成,相邻的两个单体散热器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制成,这样的散热器一旦制成,就不能随意改变它的外形和功率,并且其中某一段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散热器的使用,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散热器的消费者来说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随意拆装组合以实现任意长度组合的组合式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单体散热器的两侧设有插槽,其内插有插销块,相邻两个单体散热器上端通过两块贴合连接的插梢块相连,下端水流孔外的插梢块上对应设有通孔,通孔与水流孔对齐,设有水管贯穿通孔并与水流孔相连;所述水管设有内螺纹,单体散热器相邻的水管通过一左右两侧设有外螺纹的螺栓连接头相连,装配时粘贴在散热器两底侧的过水管两端,起到装饰和垫平水管的作用;上中间插销块可以是成型连体块,也可以是两分立的下插销块相背向通过螺栓连在一起而成的假连体块(即其并不参与过水,只起到将两片或多片单体散热器组装在一起的连接作用);上两侧插销块和下插销块为同一模成型而成,上插销块与下插销块不同点有三,一是内有安装螺栓孔,二是其是通过对应插槽与散热器的两外侧相连,并在散热器的槽内上下滑动至合适的位置上用大螺栓胀紧而非通过粘贴方式连接,三是它可同时起到将散热器固定到墙上和承散热器重量的作用;
所述单体散热器两侧的水管上设置的内螺纹方向是同向的,连接两相邻单体散热器水管的螺栓连接头左右两侧的外螺纹为对应水管内螺纹的同向设置;
所述与螺栓连接头与水管的接触处设置有橡胶圈;
所述单体散热器两侧的水管上设置的内螺纹方向是相反的,连接两相邻单体散热器水管的螺栓连接头左右两侧的外螺纹为对应水管内螺纹的反向设置;
所述螺栓连接头中部设置有一橡胶圈,其左右两侧对应单体散热器的水管设置有外螺纹。
相比于常见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每个单体散热器的两侧都设置有插槽,相邻两个单体散热器通过插梢块连接,相邻单体散热器水流孔之间的插梢块是由两块贴合连接的插梢块构成的,插梢块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水流孔对齐,设有水管贯穿通孔,水管分别与水流孔相连,两单体散热器相向侧的水管再通过一螺栓连接头相连,这样的散热器是由各个单体散热器通过插梢块拼接组合在一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任意拆卸,并且不会因为其中某个单体散热器的损坏而影响整个散热器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形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形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安装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括单体散热器1,单体散热器2,插梢块3,4,5,6,7,8和9,其中位于单体散热器上端的插梢块9是由两块插梢块焊接在一起而构成的,单体散热器1、2的两侧通过插槽连接固定插销块,单体散热器1、2之间通过插梢块9连接,两散热器下端的水流孔相向一侧通过之间的插梢块5、6贴合并连接,插梢块内设有通孔,通孔与水流孔对齐,设有水管13,14,15,16贯穿通孔,并插入与单体散热器1,2两侧的水流孔相连,水管13,14上设置有内螺纹,单体散热器两侧的水管13,14上设置的内螺纹方向是相反的,相邻单体散热器之间的螺栓连接头10相连,螺栓连接头中部设置有一橡胶圈,其左右两侧对应单体散热器的水管设置有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媚;欧可辉,未经刘明媚;欧可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7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