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辅助加热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16774.0 | 申请日: | 2008-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31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丁应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应昌;丁汉明;丁汉文;丁锦风;丁颖瑶;丁子倩;丁凤仙;丁子良;丁颖辉;刘少婉;叶丽兰 |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F24H1/22;F24J2/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17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辅助 加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太阳能辅助加热锅炉。
背景技术:
现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锅炉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目前常见的锅炉大都是通过采用燃烧煤、油、气等以获取热量,这些获取热能量的方法都普遍存在着以下的缺点:燃烧成本高、对空气污染大,不仅不环保还容易给人们造成伤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能源也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新能源具有无污染、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市场上也出现将太阳能应用于锅炉的产品,但是却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利用效率底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辅助加热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辅助加热锅炉,其包括一锅炉本体,所述的锅炉本体连接有太阳能集热器和散热器,在锅炉上部设有储水室、下部设有加热室,所述的储水室和加热室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入水管和回水管连接;同时锅炉的储水室和加热室分别与散热器的出水管和进水管相连接,锅炉的储水室上部装有补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包括一锅炉本体,所述的锅炉本体连接有太阳能集热器和散热器,在锅炉上部设有储水室、下部设有加热室,所述的储水室和加热室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入水管和回水管连接;同时锅炉的储水室和加热室分别与散热器的出水管和进水管相连接,锅炉的储水室上部装有补水槽,这么一种结构的锅炉能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将锅炉储水室的水进行加热,然后送入加热室,进行再加热,节约能源,降低烟尘排放,并且设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替代传统锅炉设备,使用安全方便、应用范围广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附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辅助加热锅炉,其包括一锅炉本体,所述的锅炉本体连接有太阳能集热器1和散热器9,在锅炉上部设有储水室4、下部设有加热室12,所述的储水室4和加热室12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入水管3和回水管14连接;同时锅炉的储水室4和加热室12分别与散热器9的出水管8和进水管11相连接,锅炉的储水室4上部装有补水槽6。
储水室4下部通过集热器1的入水管3和阀门2与集热器1相接,加热室12通过回水管14和集热器1的下部相接,并在回水管14与加热室12的连接处装有单向逆止阀13,在入水管3和回水管14之间连接直导管16,并装有阀门15。储水室4与散热器9由出水管8相接,并在连接处装有电泵7和单向逆止阀17,散热器9下部由进水管11和加热室12相接。
实际工作时,从补水槽6加水到储水室4,置于出水管8的单向逆止阀17自动关闭,入水管3由阀门2和15控制。当有阳光照射时,打开阀门2,储水室4里的水沿入水管3、阀门2进入集热器1吸收太阳能后,通过回水管14、单向逆止阀13流入加热室12,由燃烧室进行二次加热。加热室12里的热水,在电泵7的作用下,经进水管11、散热器9、单向逆止阀17、出水管8、电泵7流入储水室4,完成热循环过程。无阳光照射时,关闭阀门2,打开阀门15,储水室4由入水管3、直导管16、阀门15、回水管14、单向逆止阀13与加热室12组成循环,集热器9失去作用,依靠锅炉燃烧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应昌;丁汉明;丁汉文;丁锦风;丁颖瑶;丁子倩;丁凤仙;丁子良;丁颖辉;刘少婉;叶丽兰,未经丁应昌;丁汉明;丁汉文;丁锦风;丁颖瑶;丁子倩;丁凤仙;丁子良;丁颖辉;刘少婉;叶丽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67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