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牵引车及后备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16265.8 | 申请日: | 2008-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1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高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日升 |
| 主分类号: | H01M10/06 | 分类号: | H01M10/06 |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庄英菊 |
| 地址: | 014010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牵引车 后备 电源 阀控式 密封 蓄电池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牵引车及后备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牵引车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主要由外壳、阀盖、接线端子、极板、玻璃纤维棉、电解液组成,接线端子周边的密封材料分别用红色和黑色(或者蓝色)来表明正极和负极,12V的电池内部分为6个独立的相互隔绝的单格,每个单格内有用各自的汇流导体连接的正极板群和负极板群,极板之间的玻璃纤维棉有绝缘和吸附电解液的作用。此结构中极板与阀盖之间距离约为0.5-1cm,空间狭小,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析出的氢气、氧气在这空间聚集,同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部分电能不断转化成为热能,致使电解液在不断吸收热能后形成酸水蒸汽,从而汽化,并与析出的氢、氧气体共同形成内压,当达到安全排气气压后,通过安全排气阀排到电池外。达到减压防暴的作用。该装置的由于极板与阀盖之间空间小,在一定的排压压力下,容纳析出的氢气、氧气及电解液在不断吸收热能后形成酸水蒸少,同时析出的氢气、氧气及电解液在不断吸收热能后形成酸水蒸在排出电池内部前,开阀气压未能容许酸水蒸汽冷凝为液体酸溶液流回电池内部前,容易使过多的酸水蒸汽过早的排出电池,在不断充电循环中造成过多的电解液挥发,从而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不断缺失,导致缺液后造成硫酸铅盐化,最终电池报废。
同时,极板之间的玻璃纤维棉有绝缘和吸附电解液的作用,由于玻璃纤维棉的大小尺寸刚好等于极板的尺寸,吸附的酸有一定限量,在析出的氢气、氧气及电解液在不断吸收热能后形成酸水蒸气后,总量不断减少。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酸水蒸汽的排放量,充分解决电池后期缺液问题,使用寿命长的电动牵引车及后备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由壳体、阀盖、接线端子、极板、玻璃纤维棉、电解液,极板置于壳体内,两极板之间设有玻璃纤维棉,壳体1下部与极板4相垂直的两侧壁上设有托檐,极板的两端部放置在托檐上,极板与壳体的下部设有空间,空间内装有电解液,玻璃纤维棉下部置于电解液中。
极板上部与壳体顶部的空间距离加高。
玻璃纤维棉面积大于极板面积。
本实用新型特点:
1、加大了壳体与极板之间的空间距离,使酸水蒸汽因阀盖外面的空气对流而吸收阀盖内酸水蒸汽的热量,从而使酸水蒸汽变为液态,从新流回电池内部。
2、在极板与电池底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极板底部的玻璃纤维棉下部分置于,极板底部空间的电解液中,电池因充电析出氢氧气体产生缺液情况下,通过玻璃纤维棉吸附空间内的电解液,犹如油灯灯心作用,将液体输送到缺液部位,另外由于玻璃纤维棉内部电解液中之间的冷热对流原理,将底部电解液输送到缺液部位。保持电池氧化与还原过程中电解液的充分供给,从而达到在电池增加电解液总量的情况下,延长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3、玻璃纤维棉在底部加长外,还有加宽,加高,有利于多吸附电解液,充分解决电池后期缺液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于减少了酸水蒸汽的排放量,同时增加了电解液的总量,使电池氧化与还原次数增加,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1、阀盖2、接线端子3、极板4、玻璃纤维棉5、电解液6,极板4置于壳体1内,两极板4之间设有玻璃纤维棉5,壳体1下部与极板4相垂直的两侧壁上设有托檐8,极板4的两端部放置在托檐8上,极板4与壳体1的下部设有空间7,空间7内装有电解液6,玻璃纤维棉5下部置于电解液6内。
极板4上部与壳体1顶部的空间距离为1-2cm,玻璃纤维绵5面积大于极板4面积。
本实用新型壳体1与极板4之间的空间距离,使酸水蒸汽因壳体1上部外面的空气对流而吸收壳体1内的酸水蒸汽的热量,从而使酸水蒸汽变为液态,从新流回壳体1内;极板4底部与壳体1底部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7,空间7内装有电解液6,玻璃纤维棉5下部置于空间7内的电解液6中,电池因充电析出氢、氧气体产生缺液的情况下,通过玻璃纤维棉5吸附空间7内的电解液6,将电解液6吸附至缺液部位,另外由于玻璃纤维棉6内部电解液中之间的冷热对流原理,将空间7中的电解液6输送到缺液部位,保持了电池氧化与还原过程中电解液6的充分供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日升,未经高日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6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