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16089.8 | 申请日: | 2008-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根;张海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51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离装置通常是油水通过滚筒式、刮盘式、带式、位差式等装置来实现分离,但还是有油水混合在一起的,造成油水分离不充分、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能源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分离不充分、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能源等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通过各种分离形式分离出的油水进行再次充分分离,或直接利用本装置进行的分离,从而大大节约能源的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具有分离腔,在分离腔的侧壁中部设置有油水进口,油水进口连接油水管,油水管的管口设置油水溢入口,油水溢入口设置在待分离油水的油层中;在分离腔内设置有溢水管,溢水管贯穿分离腔的底部,溢水管下端的回水口插入待分离油水中,溢水管上端的溢水口延伸及分离腔的顶部;在溢水管的外围设置有隔离管,隔离管的上管口高出溢口管的溢水口,隔离管的下管口位于分离腔的底面上方;在隔离管的外围设置有溢油槽,溢油槽上方为溢油口,溢油槽的底面与分离腔的内壁连接;溢油口高度高于溢水口;在溢油槽的底面处的分离腔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下方设置储油桶。
为了可以调整分离腔内溢油槽和溢水管的液位差,提高油水分离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溢水管的溢水口设置有调节管。
为了方便调节管调节溢水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与溢水管管口螺纹连接。
为了实现油水向高位的分离腔传输,进一步地:在油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
为了更利于待分离油水的表层液流入油水管内,再进一步地:所述油水溢入口为倒锥形结构。
为了方便分离腔内的液体排出分离腔,更进一步地:在分离腔的底部设置有放空阀。
本实用新型在油水分离过程中,表层的油通过溢油槽分离,水通过隔离管、溢水管返回,将油水连续循环分离,使油水充分分离,分离效果达98%,循环水的利用率为100%,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腔 2.油水进口 3.油水管 4.油水溢入口 5.溢水管 6.溢水口 7.隔离管 8.溢油槽 9.溢油口 10.出油口 11.储油桶 12.调节管13.水泵 14.放空阀 15.回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具有分离腔1,在分离腔1的侧壁中部设置有油水进口2,油水进口2连接油水管3,油水管3的管口设置油水溢入口4,所述油水溢入口4为倒锥形结构,油水溢入口4设置在待分离油水的油层中;在分离腔1内设置有溢水管5,溢水管5贯穿分离腔1的底部,溢水管5下端的回水口15插入待分离油水中,溢水管5上端的溢水口6延伸及分离腔1的顶部,在溢水口6上螺纹连接有调节管12;在溢水管5的外围设置有隔离管7,隔离管7的上管口高出溢水口6,隔离管7的下管口位于分离腔1的底面上方;在隔离管7的外围设置有溢油槽8,溢油槽8上方为溢油口9,溢油槽8的底面与分离腔1的内壁连接;溢油口9高度高于溢水口6;在溢油槽8的底面处的分离腔1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10,出油口10下方设置储油桶11。在油水管3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13,在分离腔1的底部设置有放空阀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6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迷宫式进风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提取脱硫副产物硫酸铵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