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石灰消化装置及生石灰配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5930.1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9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洪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8 | 分类号: | C04B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小莲;顾映芬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石灰 消化 装置 配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装置以及生石灰配消器。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进行烧结、球团生产的配料工序中,为了改善混合料制粒效果,通常需要将生石灰进行加水消化,形成消石灰,然后配合到烧结料中。
目前的生石灰消化是通过在配消器的消化仓中设置水管,并在水管上钻孔,然后通过孔将水加入到消化仓内,对其中的生石灰进行消化。
采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方法,消化效果并不好,而且生石灰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没有被利用,通常是直接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生石灰消化装置无法充分利用消化所产生的余热、消化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生石灰消化所产生的余热、且消化效果好的生石灰消化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了该生石灰消化装置的生石灰配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石灰消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加水管、水分散装置和消化仓,所述消化仓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扬尘出口,其中,该装置还包括容器,所述容器与消化仓的扬尘出口连通,所述加水管排出的用于消化的水依次经过容器和水分散装置,进入消化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石灰配消器,该配消器包括生石灰消化装置、传送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锥形罩,所述锥形罩位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所述锥形罩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锥形罩的大端和小端分别指锥形罩开口面积较大的一端和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所述锥形罩的大端邻近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生石灰消化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石灰消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石灰消化装置通过在消化仓上部设置容器,并所述用于消化的水经过容器后进入所述水分散装置,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用于消化的水进行除尘,与此同时,该用于消化的水被消化仓内的消化所产生的蒸气余热加热,升高了该用于消化的水的温度,该温度较高的水与冷水相比,可以促进消化,提高消化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生石灰消化装置以及生石灰配消器具有消化效率高、消化余热利用充分的优点,适合在在冶金等行业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石灰消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石灰消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石灰消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石灰配消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石灰消化装置1包括加水管6、水分散装置2和消化仓3,所述消化仓3包括进料口31、出料口32和扬尘出口33,其中,该生石灰消化装置1还包括容器4,所述容器4与消化仓3的扬尘出口33连通,所述加水管6排出的用于消化的水依次经过容器4和水分散装置2,进入消化仓3。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容器4优选为顶部敞口、底部密闭的直立筒状,底部具有阀门5,且在所述容器4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容器4通过侧壁开口与所述消化仓3的扬尘出口33连通,加水管6优选位于所述容器4的侧壁开口的上方。由此,消化仓3内的扬尘以及余热容易进入到容器4中,除尘以及余热吸收效果好。所述容器4的侧壁开口与所述消化仓3的扬尘出口33可以通过管道7连通。所述管道7的长度以及横截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的设定。
优选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容器4的侧壁开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消化仓3的扬尘出口33的位置,从而消化仓3内的扬尘以及余热更容易进入到容器4中,除尘以及余热吸收效果好,且管道7中不会堆积灰尘。
进一步优选情况下,如图3所示,所述容器4的侧壁的一部分为所述消化仓3的侧壁的一部分。在该优选情况下,可以省略上述管道7,可以简化生石灰消化装置,同时,消化仓3中的扬尘容易进入到容器4中,能提高除尘效果,另外,来自消化仓3的余热容易进入到容器4中,能有效地将来自消化仓3中的加水管6的水加热,从而使得消化所产生的余热被充分利用。
所述容器4的高度以及横截面可以根据装置的大小等进行任意地设定,所述容器4的高度优选为10-20米,所述容器4的横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和多边形等各种形状,所述容器4的横截面的面积优选为0.1-0.5米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二维条码彩信的地铁购票系统
- 下一篇:能提供辅助生活热水的地源热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