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屋顶自然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5517.5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4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毓鹏 |
主分类号: | E04D13/03 | 分类号: | E04D13/03;E04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屋顶 自然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通风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组装式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屋顶通风装置(或称为通风气楼)大抵是装设在铁皮钢骨架设的工厂、仓库或大型组合屋的建筑物屋顶的屋脊处,用以提升建筑物内部散热功效,以期降低建筑物室内的温度。
一般在作屋顶通风装置的安装时,大都将通风装置采与屋脊一线的设置方式,其需要在屋顶钢架上额外增设槽型钢,才能进行装设,因此需要对建筑物屋顶结构进行变动,施工过程较为复杂;而当欲拆除所述的通风装置时,则需要将所述的槽型钢一并拆掉,无形中也提高了施工成本;而在装设现有的屋顶通风装置的结构时,厂家多是采用焊接方式的施工,不但施工麻烦不易,安装生产时间无法掌握,且施工时容易发生人员事故。
另有民间设计出与屋顶侧板呈平行设置的屋顶通风装置,其是以类如伏贴方式装设在屋顶侧板上;但是所述的屋顶通风装置的进气口与排气口在设计上比例失衡,其排气口的面积仅为进气口的二分之一,大幅降低所述的屋顶通风装置的通气效果,使得厂房内部的热气无法顺利排散出,为能做出补偿,厂家需要再增设相当数量的屋顶通风装置,方能满足厂房的通气需求,然而所费不眦。
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从事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与研究多年,对于现有设备构造的优缺点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有鉴于现有的屋顶通风装置在结构与功效上的不足,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遂本着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经验,针对前述的缺失深入探讨,并依前述的需求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在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测试的后,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屋顶自然通风装置,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屋顶自然通风装置,其包括:
一支撑结构单元,其还包含有支撑板与整流片,所述的支撑板是将钢板利用一次冲压制成,其顶缘为中间高两边低;所述的整流片结合在所述支撑板的侧端面,整流片内侧端边开设有卡制槽,底缘设置有开槽;
一盖板,其为一具透光性的采光板,其结合在所述支撑结构单元的支撑板的顶缘,且定位于所述整流片的卡制槽,其外部为中间高两边低;
一侧封板,其结合在所述支撑结构单元的整流片的端边,所述侧封板上端弯折形成有一接合部;所述的侧封板、盖板与整流片围设形成一导流空间,经由排风口而连通在外界;
一水切板,其结合在所述支撑结构单元的支撑板的端边,且设置在所述整流片的开槽内,所述水切板底端弯折形成有一凹折部;
一固接杆,其固接在所述侧封板的接合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可相互搭配设置的组件通过组合方式结合形成,组装快速;且通过导流空间所形成的风室,能够加以导引整流强风雨水,防止乱流与飘雨的现象,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进行通气与对流的功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暨通风排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屋顶自然通风装置;10-支撑结构单元;100-支撑板;1000-补强结构;101-整流片;1010-卡制槽;1011-开槽;102-导流空间;103-排风口;11-盖板;110-突伸结构;12-侧封板;120-接合部;121-上侧封板;122-下侧封板;13-水切板;130-凹折部;14-固接杆;2-屋顶侧板;20-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2与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物屋顶自然通风装置1,其是设置在屋顶侧板2上的预设位置,主要包含有由支撑板100与整流片101所组成的支撑结构单元10,盖板11,侧封板12,水切板13,以及复数的固接杆14,其中:
支撑板100是在工厂将镀锌钢板利用一次冲压制成,所述的支撑板100的顶侧端缘是中间高两边低的倾斜样式,支撑板100表面并冲压有若干的补强结构1000,以提高支撑板100的结构强度。
整流片101是采两片为一组,通过锁固组件结合在支撑板100的两侧端边;所述的整流片11的内侧端边开设有一卡制槽1010,底侧边则是设置有一开槽1011,整流片11表面也得冲压有若干的补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毓鹏,未经黄毓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