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处理柴油废气微粒物质的柴油微粒转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15326.9 | 申请日: | 2008-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0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里法特·卡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里法特·卡梅尔 |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F01N3/24;F01N3/06;B01D53/94;F02M2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文;段 斌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柴油 废气 微粒 物质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用于柴油发动机和天然气发动机的后处理设备。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粒物质在复合金属丝网过滤芯中的附聚和滞留。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通过可靠且受控的过程进行焚化。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废气的微粒捕集器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并且用于道路柴油发动机的排放以与各种政府规定相符合。在柴油发动机中装备微粒捕集器也公知用于在微粒物质以及细小的微粒物质方面——当前为PM10和PM2.5标准的USEPA规定——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微粒捕集器能够实现微粒的显著减少,其能够达到90%至95%。传统的微粒捕集器(例如直通式捕集器和金属丝网微粒捕集器)必须被进行处理以燃烧掉积聚的微粒物质并使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再生是燃烧积聚的煤烟并且使陶瓷或金属丝网的过滤器恢复到初始状态以开始另一煤烟加载循环等的过程。
共同受让的美国专利No.7,266,943描述了称为焚化过程的再生过程的替代方式。在此通过参引的方式将美国专利No.7,266,943的全文结合入本文中。虽然已经证明美国专利No.7,266,943对于微粒物质焚化的教示是成功的,但是该技术仍需要做出继续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复合金属丝网介质收集、附聚并且释放大尺寸的附聚微粒,这些微粒过滤在滞留网上而形成煤烟结块。滞留网连接到脉冲直流电源,并在达到特定煤烟积块密度(累积)——其由滞留网和上游接地网之间的电阻表示——时电源接通。通过在复合金属丝网介质前方结合入传统的柴油氧化催化剂,或者通过在复合金属丝网前方一体形成催化网,部分的NO转换成NO2。当引发了对焚化的需要时,焚化过程开始并继续。
此处所用的焚化定义为用于根据需要地氧化所收集的煤烟的缓慢过程。应当有足够的煤烟滞留在复合金属丝网介质上以确保高的微粒还原效率。所产生的氧化热被废气稀释,由此废气中没有明显的或可检测到的温度增加。另一方面,再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其中所有积聚在过滤介质上的煤烟都被燃烧并且通常伴随着达到700℃或更高的明显的温度升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焚化来自于柴油废气的附聚微粒物质的有效的、高效的以及可靠的方法。焚化器的设计依赖于将附聚的煤烟物质捕集在例如密纹网(Dutch-screen)的滞留网上,从而在上游侧形成结块。密纹网附接到脉冲直流电源,而配合网是接地的。通过插入呈线或网形式的陶瓷基的隔离装置,这两个网之间的间隙保持恒定。间隙中的空间保持为最小的微粒尺寸。大小在0.010至0.025英寸(0.25至0.62毫米)之间的间隙间隔是有利的,优选为小范围的间隙,因为减小了待焚化的微粒尺寸。已经发现,来自12v或更高的电源的脉冲直流电流和适量的NO2、高于200℃的废气温度、以及嵌在焚化器间隙中的贱金属催化剂的组合对于焚化煤烟是有效的。当废气温度升高到300至375℃的范围时,焚化过程加速,且煤烟快速焚化。但是本文所定义的焚化仍然比再生过程要慢得多。结果,不会观察到焚化副产物中的明显温度升高,且焚化网(密纹网)处的最大温度低于500℃。这主要是由于废气冷却了由焚化产生的热量。一旦结块的尺寸由于煤烟氧化而降低,则焚化器电阻的增加使得供电停止,直到另一煤烟层重新形成以进行新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是氧化催化剂与微粒转换器一体形成。这通过将贵金属涂层网结合在复合金属丝网介质的上游侧来实现。这种网包括一些绕设备芯部的绕层,以允许废气和贵金属部位之间的大量碰撞和相互作用。但是,在某些发动机操作状态下,这种网的存在可产生某些火花或者过热区,其将点燃捕集在复合金属丝网中的煤烟。虽然这种事件是低概率事件,但是其可破坏金属丝网介质。因此,用作火花熄灭器的密纹不锈钢网绕在贵金属网周围,以防止煤烟点燃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里法特·卡梅尔,未经里法特·卡梅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式海浪发电装置
- 下一篇:卧式柴油机活塞冷却润滑机油喷嘴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