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插孔座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5302.3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42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耀华 |
主分类号: | H01R13/453 | 分类号: | H01R13/4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325605浙江省乐清市黄***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插孔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电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触电的插孔座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插孔座设有插孔,供插头上的插销伸进插孔与插孔座内的电极片电连接,由于插孔座内的电极片直接暴露在插孔内,如果有儿童将手指或棍伸进插孔,很容易触到带电电极片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有的插孔座在插孔内设有活动挡片:没有插销插入时,挡片挡住电极片使其与外界隔离,只有将插销插入时才能推开挡片与电极片电连接,同时,为了防止用单根插杆硬性插入推开挡片时产生触电事故,现有带挡片的插座有的设计为只有两根插销同时插入时才能推开挡片,单根插杆插入时则推不开挡片,但现有这类插孔座有的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装配,有的插拔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易于加工装配、插拔方便的插孔座保护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参见实施例图):本实用新型设有两相插孔座壳体(1),壳体端面上设有壳体插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孔座壳体(1)下方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保护盖(2),保护盖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与对应壳体插孔(11)相对的盖插孔(21),保护盖(2)与壳体(1)之间设有动配合套在保护盖中心柱(22)上的保护片(4),保护片设有可使其圆周向复位的弹性部件(3),在复位状态下,保护片两侧设置的挡片(41)挡在壳体插孔(11)下方,两侧挡片上壁面分别设有向同一圆周方向倾斜的斜面(42),保护片(4)上壁面与上方壳体(1)壁面之间,以及保护片(4)下壁面与保护盖(2)壁面之间,分别以中心柱纵向中心剖面(S-S)为界,向着对应侧的插孔方向呈一张角(α1,α2),挡片(41)翘起时,其最高部位(43)可伸入上方的壳体插孔(11)内。
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可使保护片圆周向复位的弹性部件(3)为装在保护片一侧并与转动方向呈切线方向上的复位弹簧,弹簧一端定位于保护片侧部的切点部位,另一端定位于切线与保护盖(2)的交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常情况下,处于复位状态的保护片(4)在弹性部件(3)的作用下通过其挡片(41)挡在壳体插孔(11)下方,使保护盖插孔(21)下方设置的电极片与外界隔离,起到保护作用;当只有一侧壳体插孔插入插销杆或其它杆状物时(参见图5),保护片另一侧即会翘起,伸入上方的壳体插孔(11)内(参见图6),使保护片不能转动,还保持挡住下方盖插孔(21)的状态,起到保护作用,只有当将两相插销柱(5)同时向下插入壳体插孔(11)时(参见图4),保护片两侧挡片的斜面(42)同时受力,保护片转动,插销柱(5)才可向下插入保护盖的盖插孔(21)与电极片电连接,拔出插销时,保护片在弹性部件(3)的作用下圆周向弹性复位,重新挡在壳插孔(11)下方。
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并具有易于加工装配,使用中插拔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图1实施例保护片4与何护盖2组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两根插销柱同时插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一根插销柱单边插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图5的A-A向结构示意图
1—插孔座壳体 11—壳体插孔
2—保护盖 21—盖插孔 22-中心柱 23-盖立壁 24-盖支棱 25-紧固孔
26-盖挡壁 27-导向槽
3—弹性部件
4—保护片 41—挡片 42—斜面 43—挡片高端 44-弹簧挡壁 45-片支棱
5-插销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例插孔座壳体1端面上设有两相壳体插孔11。
插孔座壳体1下方设有与其相对固定的保护盖2,保护盖横向两侧对称设有与上方壳体插孔11相对应的盖插孔21,保护盖2与插孔座壳体1之间设有通过套孔46动配合套在保护盖中心柱22上的保护片4,保护片横向两侧分别设有翼片状的挡片41,两侧挡片上壁面分别设有向同一圆周方向倾斜的斜面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耀华,未经陈耀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5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射流空化技术的海水淡化系统
- 下一篇:气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