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温控电热水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4983.1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其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其岳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G05D23/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518108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控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壶,特别是指一种智能温控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使用电热水壶,但普通的电热水壶虽然具有加热功能,但加热后由于不具有保温功能,因此,普遍存在热水壶中的热水无法保温,用户在使用热水壶中的热水时无法达到所需要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控电热水壶,以解决上述电热水壶不具备恒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温控电热水壶,包括:
包括置于底盘内的温控电路和底盘外的发热体;所述温控电路包括:感应水壶中水温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CPU,所述CPU按照水温值导通连接的控制电路和电子开关电路,所述电子开关电路连接温控器及所述发热体。
优选的,所述CPU还连接设定、调节水温的按键电路。
优选的,所述CPU还连接实时显示水温值的LCD电路。
优选的,所述温控器还连接过载保护的熔断器。
优选的,所述CPU还连接背光LED电路。
该智能温控电加热水壶将所有的控制电路安装在底盘里,远离发热体,保证电路工作时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所有的电路数据汇集在CPU处理器,形成智能控制中心,加热过程中的水温温度实时显示,保温温度随意设定,水开自动转入保温状态,水温低于设定温度自动加温,同时显示水温温度和设定温度,让用户在生活中可以得到最佳温度的热水冲泡绿茶、咖啡、奶粉等饮品,享受数字健康生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智能温控电热水壶的示意图;
图2是智能温控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CPU引脚的示意图;
图4是按键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LCD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LCD电路的示意图;
图7是LED背光电路的示意图;
图8是CPU连接的温度传感器电路示意图;
图9是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10是电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参见图1,该智能温控电热水壶的示意图,包括:壶体1、安装智能温控电路的底盘8、底盘8上具有显示温度的面板4及设定、调节温度的开关2、开关3和开关5至开关7。
用户通过设定、调节温度的开关设置所需的度数,底盘8中智能温控电路接收到用户设置的信号后加热壶体1中的水。
其中,内置的智能温控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提供电源的电源输入电路,电源输入电路提供的电流经过整流电路整流后,进入CPU,CPU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在显示屏上显示;
用户通过外部设定、调节温度的开关2、开关3和开关5至开关7连接的按键电路实现温度的选择调节和设定,CPU接收到调节、设定的温度信号后,通过连接驱动电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LCD)上;通过连接的控制电路触发连接的电子开关电路,电子开关电路触发温控器导通,实现发热体制热,为避免发热体在大电流下出现故障,温控器还连接有熔断器。
上面详细描述了智能温控电路的结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各个部分的具体电路组成。
参见图3,图3是处理芯片CPU的引脚结构图,各个控制及显示电路通过CPU的引脚相互连接;用户通过外设的开关实现对温度的调节,按键电路如图4所示,按键电路上的开关(SW1至SW5)、LED(LED1至LED5)与CPU上相应的引脚连接;SW1至SW5分别为电源控制、加热控制、保温控制、温度增加控制、温度降低控制。
温度调节控制过程中,CPU通过连接的LCD驱动电路及LCD电路显示所调节的温度值,如图5、图6所示,LCD驱动电路与LCD电路上通过相应的引脚连接。
CPU还通过引脚2连接如图7所示的三极管Q1的基极,当接通电源时,实现显示屏的背光显示。
在设定好温度后,CPU的引脚14连接如图8所示电路的TEMP点,温度传感器电路连接传感器,传感器将感应的温度值实时传送至CPU,CPU通过判断温度值触发图9、图10所示的控制电路实现发热体的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其岳,未经黄其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4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