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3351.3 | 申请日: | 200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4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强;王汉强;曾宪坤;胡虎;余国平;甘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里程 |
地址: | 330024***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渗 渗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尤其是一种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测防渗膜渗漏的特殊管道结构系统。
背景技术
防渗膜是采取工程措施建立一种人工水利屏障,其主要作用是将污染物与外界隔离,防止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周围土壤。防渗膜已大量应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人工水池等建设中。根据调查,防渗膜24%的破损是由于土工膜安装破坏,73%由于铺设土工膜覆盖上层破坏,2%由于施工完成后运营破坏,1%由于测试产生的破坏。
目前,对土工膜安装施工过程已经具有较为理想的质量检测方法。双电极法用于进行土工膜上有覆盖的渗漏检测(铺设土工膜覆盖上层破坏),水枪电学法用于直接在土工膜上进行渗漏检测(安装破坏)。但在防渗膜建设完成,设施运行的过程中,就很难对防渗膜的渗漏进行检测(如填埋场在垃圾填埋后,渗漏检测采用“监测井”进行监测,往往是渗漏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扩散进入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后才能被发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发现了渗漏的产生,也很难对发生渗漏的地点进行定位,也就无法给后续的补救工作指明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运行过程中无法对渗漏情况进行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能够连续监测、响应灵敏、施工简单、运行方便且又较为经济的用于检测防渗膜渗漏的特殊管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该检测管一头为采样端,检测管的采样端设在防渗膜下,检测管的另一头连接在防渗膜外面。在防渗膜外面的检测管另一头连接检测仪。检测管的采样端为穿孔花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检测管解决了在运行过程中的防渗膜渗漏检测的问题。施工简单、运行方面。可选择通过设置的管道系统即可使用在线监测设备或人工取样后试验分析检测渗漏情况。可大致确定渗漏位置,且所分得监测分区面积越小,监测精度越高。实施费用小。本实用新型主要耗材是HDPE管道,管径一般为DN80~100,本实用新型技术单位投资一般在15~25元/m,实施费用主要与需要检测的范围面积大小和检测的精度要求相关,监测分区单元面积设置约小,精度越高,所需管道也越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的穿孔花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渗膜渗漏的检测管,该检测管1一头为穿孔花管作为采样端2,采样端2设在防渗膜3下,检测管1的另一头连接在防渗膜3外面。在防渗膜3外面的检测管另一头连接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如图1所示,将调节池防渗膜分为1~6个监测区(可视需求分为N区),依托地下水设置检测管道,对应设置用于监测的防渗膜3渗漏的检测管1的采样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3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连续提供采样载体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调用平行流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