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点光源实现车辆远近光变光照明的组合型车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3136.3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6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裘国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裘国江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9/00;F21V7/04;F21V23/00;H05B37/02;B60Q1/14;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72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光源 实现 车辆 远近 光变光 照明 组合 车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利用点光源实现车辆远近光变光照明的组合型车灯。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灯具领域中,虽然部分场合利用双点光源能达到远近变光,但是仍有许多场合因为某种因素的制约,只能使用单点光源,无法实现远近光变换;也有采用机械传动机构来切换远近光,但是该方案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可靠性非常低,没有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利用点光源实现车辆远近光变光照明的组合型车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点光源实现车辆远近光变光照明的组合型车灯,包括有点光源和聚光杯,其特征在于每个点光源各自安装在各自的聚光杯内,每个聚光杯按照预先设定的远光灯和近光灯分别照射到车辆前方的上下左右形成的范围固定在组合型车灯的灯座内,在一个灯座内形成一个以上的远光灯和一个以上的近光灯。
上述的远光灯和近光灯分别与车辆的远光灯和近光灯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上述的聚光杯的内表面为特定曲率的抛物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点光源及分别配置的聚光杯按照远近光的发光轴线安装聚光杯,在一个灯罩内同时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远、近灯,形成组合型汽车灯,产品的结构简单、转换可靠、体积小,生产工艺简单,实用性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适用于任何单点光源;
3、本实用新型的适宜在各种类型的车辆上做远近光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反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反射的光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2—6:
利用点光源实现车辆远近光照明的组合型车灯,包括有六个点光源和六个聚光杯,六个点光源11、21、31、41、51、61、71分别各自安装在各自的聚光杯10、20、30、40、50、60、70内,其中:远光灯的聚光杯40、50、10分别按车辆的远光灯的光轴线13的安装角度及在灯座81所在的平面上的安装角度安装在组合型车灯的灯座81上,形成三个远光灯,近光灯的聚光杯20、30、60、70分别按车辆的近光灯的光轴线23、33的安装角度及在灯座81所在的平面上的安装角度安装在组合型车灯的灯座81上,形成四个近光灯。
上述的聚光杯的内表面为特定曲率的抛物面,该曲率可根据发光元件的形状和发光体的安装位置,并依照光斑要求来设计。
用上述的组合型车灯的安装边80安装在车辆的前大灯的安装位,并将上述的远光灯和近光灯分别与车辆的远光灯和近光灯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远光灯和近光灯的开关及控制方法与原车的开关及控制方法相同。
远光灯和近光灯的聚光原理及设计调整的依据是:参见图1:
点光源3、4为含有聚光杯1、2的发光单元,OA、OB分别为聚光杯1、2的轴线,OA与OB的夹角为V1,CD、EF为点光源在聚光杯上的安装平面(该平面可以不与聚光杯的轴线垂直),设计安装聚光杯为远光灯或近光灯时,可根据远、近光光斑照射距离及范围的要求,通过计算,可以得出V1的大小。仅只改变OA与OB的夹角V1、或仅只改变OA与EF的夹角V2、或仅只改变OB与CD的夹角V3,或三者同时改变,均可实现远、近光不同照射距离及照射范围的变换。
在点光源的数量选择上,根据亮度和发光元件的光功率,按照实际需要,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根据需要,按照上述原理及技术,可以灵活排列各个远、近光聚光杯在灯座内的上下及左右位置。
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任何单点发光元件作为点光源,适宜在各种类型的车辆上,例如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上做远光灯和近光灯的组合型车灯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点光源数量、组合方式、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裘国江,未经裘国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3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