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2693.3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余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H01R3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215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灯管 插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灯管插接单元的设计。
背景技术
旧型灯管插接单元存在许多问题,其问题有基座与灯管及线材组合困难,易导致基座变形及难拆卸,且在装配过程灯管电源导线易断裂,在与灯管焊接后装配易造成灯管电极灯管电源导线易弯或断裂,且当灯管故障时,拆卸困难,进而增加生产线维修困难,而增加生产成本。
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I292502公告号中,提到在公知技术中,灯管电源导线与灯管电极的焊接必须要在灯管保护件外部先行勾焊,再将以连结的灯管及灯管电源导线经由灯管保护件的狭缝塞入灯管保护件中,但由于灯管的直径较狭缝宽度大,在塞入灯管及灯管电源线时,容易损伤到已连结的焊接部。
在公知技术中,可以轻易地看见在组装过程中,旧型灯管插接单元所生的问题,进而增加生产线维修困难,而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以解决装卸过程所致生灯管电源导线与灯管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以一种灯管插接单元上,在插接单元顶端或侧壁端开了两条缝隙,而增加了装配上的效率。其主要功用在于避免灯管插接单元对焊点和灯管的束缚,因摩擦力减小,故拆卸容易。
再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包括有一灯管插接单元,该灯管插接单元具有一灯管插置端及一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在该灯管插置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灯管插孔,该灯管插孔沿着一灯管插置方向延伸入该灯管插接单元,并连通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其中,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插孔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该灯管插置方向而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缝隙开口。
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单元的顶面。
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单元的侧壁面。
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单元的顶面与侧壁面间的连接区段。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灯管电源导线与灯管焊接点用灯管插接单元加以保护及与灯罩机构配合的原理,以使装配过程可以顺利省时,达到高效率、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具有低摩擦力、装卸容易的特点,以使装配员在装配过程可花费较少时间完成安装,而在维修拆卸时,可快速更换故障物,完成维修,以达高效率、低成本之诉求,增加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灯管插接单元立体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俯视图;
图3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3-3断面的剖面图;
图4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4-4断面的剖面图;
图5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装配图;
图6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灯管电源导线与灯关的装配连接图;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灯管插接单元的侧壁面缝隙开口图;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灯管插接单元的顶面缝隙开口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a、1b 灯管插接单元
11 灯管插置端
12 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3 缝隙开口
14 缝隙开口
15 侧壁面
16 侧壁面
17 顶面
21 灯管插孔
22 灯管插孔
23 灯管电源导线拉出孔
24 灯管电源导线拉出孔
31 灯管
32 灯管
4 灯管电源导线
5 灯管电极
6 灯管电极
I 灯管插置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松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2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借助抽吸空气固定页张的装置
- 下一篇:喷墨头以及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