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颌面部外牵引固定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12627.6 | 申请日: | 2008-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3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史俊;徐贤寅;唐友盛;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俊;徐贤寅 |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A61B17/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11上海市制造局路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部 牵引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颌面部骨折牵引复位外固定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然后用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在进行这样的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骨折的区域进行较广泛的剥离,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同时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副损伤。如果患者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时,可能因不能耐受该手术,而贻误了骨折的最佳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外牵引固定支架,利用该装置来治疗颌面部骨折时,达到微创的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支架由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两部分组成,两者可以脱卸。水平部分固定于颅骨两侧的颞部,垂直部分能根据骨折的复位方向沿水平部分的导轨自由移动,当骨折复位以后,可用于固定。
进一步特征是:水平部分有左右两条弧形臂组成,经铰链连接,铰链处带有紧固螺丝,在弧形臂的两端各有三个定位孔,弧形臂的上缘为凹型的槽沟。垂直部分由“L”型杆和柱状杆两部分组成,“L”型杆上端有卡口可放置在弧形臂的凹槽中,并带有紧固螺丝,下端的柱状杆可与“L”型杆相装配,并可在垂直方向上调节,同样带有紧固螺丝。柱状杆上带有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本支架来治疗颌面部骨折时,手术创伤小。操作时,将支架的水平部分固定在颅骨两侧的颞部,在骨折段上放置牵引钉,利用弹性牵引橡皮筋与支架垂直部分柱状杆的连接器相连接,根据骨折段的复位方向调节垂直部分的“L”型杆以及柱状杆的位置,即完成了手术,手术创伤小。在骨折段复位以后,更换弹性牵引橡皮筋为钢丝,将骨折段固定,最终促使骨折处得到完全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图中1.弧形臂,2.铰链,3.紧固螺丝,4.凹型槽沟,5.“L”型杆,6.卡口,7.紧固螺丝,8.柱状杆,9.紧固螺丝,10.定位孔,11.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两根弧形臂(1)由铰链(2)相连,铰链(2)上带有紧固螺丝(3),弧形臂顶端为凹型槽沟(4),可与垂直部分的“L”型杆(5)上端的卡口(6)相匹配,卡口(6)上带有紧固螺丝(7),“L”型杆(5)下端套住柱状杆(8),并带有紧固螺丝(9),以保证柱状杆的定位,柱状杆(8)下端有连接器(11)。
使用时,将两根弧形臂(1)由铰链(2)相连,根据患者的头颅的大小,调节弧形臂的张开角度,然后用紧固螺丝(3)将其锁紧,经弧形臂两端的定位孔(10)用螺钉将支架的水平部分固定在头颅两侧的颞部。
然后在需要复位的骨折段上放置适量的牵引钉,每一个牵引钉对应一个“L”型杆(5),根据复位的方向,将“L”型杆(5)的卡口(6)放置在弧形臂(1)的凹槽(4)中,沿弧形臂的凹槽进行左右调节,到位后用紧固螺丝(7)锁紧,每一个牵引钉通过弹性牵引橡皮筋与一个柱状杆(8)的连接器(11)相连,调节柱状杆(8)的上下位置,最后用紧固螺丝(9)锁紧,即完成了手术。在骨折段恢复到位以后,更换弹性牵引橡皮筋为不锈钢丝,固定在连接器(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俊;徐贤寅,未经史俊;徐贤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2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