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猛火便换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1584.X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3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小伍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115湖南省岳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猛火便换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猛火便换炉。
背景技术
传统供暖火炉的炉膛和清灰室通常为一体式结构,体积大、结构复杂、上火慢、热利用率低、而且制作成本高和售价贵,使用和添煤不方便,清灰时灰尘到处飞扬,污染环境、清灰费时费力、炉体结构复杂、不易添煤、清灰时亦使炉膛热利用率降低,使用寿命短。同时,这种传统的火炉在使用时不能随意移动,只能将其安装固定在一处使用,运输携带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猛火便换炉,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和售价低,体积小,上火快和热利用率高,且使用添煤清灰方便。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炉体与炉膛内炉瓦之间设有保温层,炉膛底部的炉体内设有清灰室,清灰室内设有抽拉式清灰底盒,清灰底盒顶部的炉瓦上设有顶煤刀片,清灰底盒前端设有拉手。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和售价低,体积小,上火快和热利用率高,且使用添煤清灰方便、无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清灰底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猛火便换炉,主要由炉体3、炉膛2和炉瓦1所组成。炉体内为炉膛,炉膛内壁设置炉瓦,用于防止燃煤烧坏炉体。炉膛高度为3-4块蜂窝煤高度。炉体与炉膛内炉瓦之间设有保温层8,保温层用矿渣棉或珍珠岩填充,其作用是保持炉膛温度,使煤充分燃烧。炉膛底部的炉体内设有清灰室7。清灰室内设有抽拉式清灰底盒5,清灰底盒有两个作用,首先用于承接煤灰;其次起炉门作用,用于控制炉膛内进风量,拉出清灰底盒,可使炉内的空间增大,使炉内燃烧的煤与氧气充分接触,达到助燃的效果。清灰底盒顶部的炉瓦上设有顶煤刀片4,顶煤刀片的作用是承托蜂窝煤,在换煤时,按住位于炉膛顶端的蜂窝煤向下轻轻一压顶煤刀片即可将位于其上端的已燃尽的煤切碎,切碎的煤灰落入清灰底盒内,完成无尘清灰和换煤。顶煤刀片与炉瓦固定为一体或直接固定在炉膛下端,例如,可采用将其固定在耐温密封钢圈上,钢圈外侧在与炉膛下端的炉体焊接成一体即可。清灰底盒呈簸箕形,便于清灰和铲灰。
所述的炉体顶部设有提手9,方便炉体移动。所述的顶煤刀片为2—4个。所述的清灰底盒呈簸箕形。所述的清灰底盒前端设有拉手6,其作用是清灰时方便将清灰底盒拉出,将清灰底盒内的煤灰清理掉。
使用时,将蜂窝煤放置在炉瓦底部的顶煤刀片上,并可根据燃烧需要,拉出或部分拉出清灰底盒,使炉内燃烧的煤与氧气充分接触或部分接触,达到助燃和控制燃烧速度的效果。蜂窝煤燃烧后产生的煤灰会掉落在清灰室内的清灰底盒中,清灰时,拉出清灰底盒将其内的煤灰清理掉即可。
总之,本实用新型用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和售价低,体积小,上火快和热利用率高,且使用添煤清灰方便、无尘。可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小伍,未经袁小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