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11582.0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2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孙雪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雪田 |
主分类号: | E04F11/18 | 分类号: | E04F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预埋 铝合金 护栏 补强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铝合金护栏的补强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合金护栏补强材大多是通过预埋的方式来施工的,施工时需要在护栏的柱子位置放入补强材的焊接预埋件,浇混凝土时预埋件的位置很难控制,如果预埋件的位置偏移,就导致护栏安装施工时,无法焊接补强材。由于浇混凝土的施工工期与护栏的施工工期相差很长时间,如果其间护栏的图纸及式样更改,则要重新打孔安装预埋件,既破坏了混凝土的强度,又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精度的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包括连接件和固定件组成,所述固定件与连接件通过焊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连接件为管材、型材或折弯板材。
所述连接件上预设有螺丝孔。
所述固定件为螺纹钢或螺杆。
所述连接件为管材,螺纹钢或螺杆插入管材内并通过焊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不需要预埋件,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护栏的安装尺寸和设计强度,打直径比较小的孔,将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的螺纹钢或螺杆插入预先打好的混凝土孔中用化学锚固剂化,即可简单地完成补强材的安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第二、可以根据浇注完工的混凝土躯体尺寸,调整护栏的柱子间距后,确定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的安装孔位,避免因混凝土的浇注偏差,而无法安装护栏的情况;
第三、采用螺纹钢或螺杆插入混凝土,不影响阳台混凝土的布筋。并用化学锚固剂固定螺纹钢或螺杆,没有给混凝土增加外力,以保证阳台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墙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墙体和铝合金护栏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墙体和铝合金护栏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非预埋铝合金护栏补强材,包括管材1和螺纹钢2,管材1和螺纹钢2经过冲口,打孔加工后焊接而成,管材1可根据铝合金护栏的设计强度来决定其长宽尺寸,补强材8的下部采用的螺纹钢2可增加其抗拉力和紧固力,并可根据设计强度来决定其断面尺寸,管材1上预设有螺丝孔3,并可以用不锈钢螺丝来固定铝合金护栏。所述管材1也可以采用型材或折弯板材来替代,螺纹钢2可以用螺杆来代替。
其施工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请参阅图3,首先根据施工图在安装铝合金护栏的混凝土墙5上划出相应的孔位,打好合适孔径及深度的孔6,并清除孔6中残留的混凝土灰尘,注入适量的化学锚固剂7,把补强材8插入孔中,在化学锚固剂7固化前的时间范围内,用水平器调整补强材8使之垂直,并使用工具9保持补强材8的垂直状态直至化学锚固剂7固化,固化后拆去保持垂直的工具9,补强材8的安装即可完成。
或者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墙体和铝合金护栏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先把补强材8插入铝合金立柱10里,用不锈钢螺丝14固定铝合金立柱10和补强材8,再一同插入注入化学锚固剂7的孔6里,在化学锚固剂7固化前的时间范围内,用水平器调整护栏11使之保持水平和垂直,用连接部件13把扶手11固定在混凝土墙12上,保持护栏在水平和垂直状态,待化学锚固剂7固化后,安装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管材1的强度,通过化学锚固剂7的粘合作用,使螺纹钢2和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增加固定在补强材8上的铝合金护栏的强度,达到安全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雪田,未经孙雪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