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线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10691.0 | 申请日: | 2008-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69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启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线结构,尤指一种用于换流器(Inverter)的变压器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变压器是将一铁芯穿置在一绕线轴内,再于绕线轴上以相同或不同线径的线圈缠绕成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该铁芯上缠绕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后再以一壳体包覆,如此即可构成一感应线圈的变压器而应用于需提供电力的电子装置,如液晶面板等,而一般的液晶面板在制程中多半采用多个冷阴极灯管以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故上述变压器须以多个一次侧线圈配合多个二次侧线圈的设计,才能输出多组驱动电流以驱动这些冷阴极灯管,但此设计会造成驱动冷阴极灯管的二次侧所输出的驱动电流不同而亮度不均匀,且驱动冷阴极灯管的电流又攸关着照明辉度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为已知变压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有铁芯组100、两组分别绕设于铁芯组100中间部分的一次侧线圈110、120、两组分别绕设于铁芯组100两端的二次侧线圈130、140及两个负载30,且该一次侧线圈110、120与该二次侧线圈130、140各以一间隔件101加以隔离,其中,输入电压(Vi)输入该一次侧线圈110、120,经过该铁芯组100激磁后由该二次侧线圈130、140提供驱动电流并驱动后端负载30(负载30为一冷阴极灯管),该变压器虽可供应电力至两个负载,但其组成结构亦衍生出下列问题:
一、由于两个负载30是设置于铁芯组100的同一端,故分别绕设于铁芯组100的两端的两组二次侧线圈130、140,势必有一组必须于电路板(PCB)印刷时,以跳线方式才能将此组二次侧线圈130、140连接至后端负载30,并加以驱动,或须以双层电路板才可将此组二次侧线圈130、140连接至后端负载30,如此作法,不但制程较繁复而且也较耗工时,若以双层电路板设置,不仅增加其设计难度且还增加制作成本,实不符现今产业的需求。
二、此已知铁芯组100的设计,是以两个E型铁芯所组成,其中间接合部分两端,用以分别绕设该一次侧线圈110、120,不仅使得磁力线不连贯亦会造成损耗的情事发生,再者,前述的该二次侧线圈130、140,分别绕设于铁芯组100的两端,容易造成感量不同且输出电压及驱动电流产生较大的差异,且驱动电流是用以驱动后端的两个负载30,如该二次侧线圈130、140的驱动电流不均等,必定会导致后端该两个负载30照明辉度不均。
以上的种种问题,实为现今制造者所极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缺陷,并以单一铁芯及单一绕线体所缠绕的一次侧即可于二次侧输出多个相同的驱动电流以驱动后端的负载,并可精简构造且可让后端负载输出功率相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绕线结构,包含有一绕线架,该绕线架具有一次侧及二次侧而将输入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且该二次侧设有多个隔板而区隔出绕线槽,其中,至少两个并置的绕线体依序横跨这些隔板而绕置于这些绕线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已知技术产生下列有益效果:
一、通过该两个绕线体共同缠绕于该绕线架的二次侧,使该变压器绕线架不需另外组设电路板,或经由跳线等方式传输电力至该二次侧后端的至少两个负载,从而简化变压器的结构,而降低制程所需时间及生产成本的效果。
二、还通过该两个绕线体缠绕于该绕线架同一侧,使该二次侧可产生相同的驱动电力以供给该两个负载,进而使负载输出功率相同。
附图说明
图1已知变压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态样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绕线态样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5-2为图5-1的等效电路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6-2为图6-1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配合示意图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条的压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墙体保温板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