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触控开关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0577.8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2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H03K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式触控 开关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触控开关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控开关主要利用简单的触摸感应控制器取代实体机械式开关,由于是非接触式的控制器,不会像实体机械式开关裸露于外部环境,因此不会有磨损问题,可大幅提升可靠性。而且其内部因无机械结构耐久性佳;设计自由度高;接点部位维持绝缘状态,无需电镀处理;防水、防尘容易等,集种种优点于一身,让这项技术可适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
相关此类非接触式触控开关,其感应灵敏度很容易受到人体介质和周遭电场的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只应用在低压直流的控制,随着科技进步技术提升,现在市面上已有可供高压交流控制使用的触控开关,如目前网络上传世国际股份有限公司TRANZZEND INTERNATIONAL Co.,Ltd.已商品化正在销售的产品。
但非接触式触控开关在应用时却存有极大的问题,事实上其所用的结构内部仍然是采用微动接触开关,而且组合的成品底下必须额外加设电池才可取得稳定的供电,让内部控制电路维持正常工作,如此不但会使开关体积相对加大、成本增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需拆下重新更换电池,否则电路就会失灵,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是其最大的缺点。
另外,目前的电源开关无论是机械式或电子式,其产品的外观在出厂时,造型都已即定无法另行随意变更,式样少外观呆板缺乏变化,安装使用上无法与各种不同装潢相互匹配,且日后也不能依各自喜好另行变化,无法彰显自我风格,为其另一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触控开关改良结构,以人体感应经程序化处理,免装电池可自动同步截电,可大幅缩小体积,使控制电路对交流开关电源作精确启动的非接触式触碰开关改良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触控开关改良结构,其至少包括:
外盖板,设在交流开关电源线的出口;
控制电路,设在所述外盖板的内侧;
介质转换接口,设在所述外盖板上,内接所述控制电路;
启动开关,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另一端设有与所述交流开关电源线相连的控制接点;
截电器,连接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启动开关的控制接点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接触式触控开关改良结构,可大幅缩小体积,对交流开关电源作精确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方块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截电器第一实施例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截电器第二实施例电路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截取电压准位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截电器第三实施例电路图。
图7是第三实施例截取电压准位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口套式图片置放区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凹陷图片置放区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直接黏贴护贝图片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盖板-1;图片-10;护贝层-11;图片置放区-15;透明套体-16;透明片-17;透窗口-19;控制电路-2;量测线性电路-21;非线性补偿电路-22;相位比较逻辑闸-23;过载检测单元-24;微控制器-25;介质转换接口-3;非导电性基板-31;蚀刻电路板-32;启动开关-4;控制接点-41;截电器-5;电流放大变压器-511;桥式整流电路-512;稳压二极管-513;供电回路-520;二极管-521;二极管-522;二极管-523;稳压IC-525;电容-524;场效应管-55;蜂鸣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非接触式触控开关改良结构,利用人体介质感应方式,使控制电路对交流开关电源作正确切换启动,其至少包括:
外盖板1,设在交流开关电源线出口;
控制电路2,设在所述外盖板1的内侧;
介质转换接口3,设在所述外盖板1上,内接所述控制电路2;
启动开关4,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相连,另一端设有控制接点41;所述控制接点41与所述交流开关电源线相连,以控制所述交流开关电源线所接的电气设备的通电时机,如室内、外照明或其它需要用电的设备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0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线通信装置
- 下一篇:可变转矩直流电动机的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