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09694.2 | 申请日: | 2008-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4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崔宝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容鑫泰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21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玻璃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玻璃钢罐的罐口设计。
背景技术
在20世纪下半叶,国际上一般都采用钢制容器用于水处理。由于采用钢制容器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钢比重大,给运输和安装带来不便;二是由于钢遇氧,易氧化生锈、易损坏。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选用了聚乙烯和玻璃钢材料用于水处理,而罐口材料主要是聚乙烯材料填加玻璃纤维增强罐口,但强度低、易损坏、寿命短。国内有用聚丙烯填加玻璃纤维增强罐口的,强度有所增加,仍存在强度不够、易损坏的弱点,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市场上急需一种既不脱落罐口、耐用,又不渗水符合饮用水标准要求的水处理用玻璃钢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它还具有坚固耐用、制造成本低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处理的玻璃钢罐,包括罐口、罐体、罐座,罐口通过吹塑工艺实现与内衬稳固连接。在所述罐口俯视方向呈三角形部位,设3个防旋固定孔,通过吹塑工艺,用聚乙烯将防旋固定孔充满;采用由通过填加玻璃纤维增强的ABS材料注塑罐口,增加罐口坚固性和耐用性,用聚乙烯材料将罐口包容起来,并在内衬罐口外缘设有止退槽。可实现坚固耐用又确保罐口处不向外渗水,达到安全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罐口上在俯视方向呈三角形部位,设3个防旋固定孔,通过吹塑工艺用聚乙烯将防旋固定孔填充满。
进一步,所述的罐口由通过填加玻璃纤维增强的ABS材料注塑制成。
进一步,所述的罐口通过吹塑工艺将罐口用聚乙烯包容起来,与内衬结合为一体。并在内衬罐口外缘设有止退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新的设计,实现了玻璃钢罐罐口与罐体的内衬稳固连接,使水处理用玻璃钢罐体现出坚固耐用,不向外渗水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水处理用玻璃钢罐的制造将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服务于广大市场,将具备良好的销售前景。水处理用玻璃钢罐的开发,还将促进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用玻璃钢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用玻璃钢罐的罐口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包括由通过填加玻璃纤维增强的ABS材料注塑而成的罐口1,在罐口1外缘设有定位槽8,通过吹塑工艺实现与内衬4稳固连接,在吹塑过程中,在近罐口1处设有止退槽6,在罐口1内缘设有螺纹7。在内衬4外层采用缠绕机将用环氧树脂浸过的玻璃纤维缠绕在内衬4上,形成玻璃钢层5,内衬4与玻璃钢层5构成一体形成罐体2;在罐口1俯视方向呈三角形部位,设3个9、11、12防旋固定孔,通过吹塑工艺用聚乙烯将防旋固定孔充满;在罐口1的底面设有18个加强筋10,可增加罐口1强度;采用通过填加玻璃纤维增强的ABS材料注塑罐口1,增加罐口坚固性和耐用性,通过先注塑罐口1,在吹塑内衬生产过程中,将罐口1放入吹塑机内,用聚乙烯材料将罐口1包容起来,使罐口1与内衬4结合为一体,然后采用缠绕机将用环氧树脂浸过的玻璃纤维缠绕在内衬4上,就制成了水处理用玻璃钢罐。采用环氧树脂浸过的玻璃纤维片进行多层粘贴或采用聚乙烯材料用注塑工艺制造罐座3。在生产过程中,将罐体2安装在罐座3上,形成完整制品。采用所述水处理用玻璃钢罐,可代替金属罐,并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成本低的特点,重量是金属罐的1/3,制造成本是金属罐的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内衬可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可以获得与采用聚乙烯内衬的同样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玻璃钢层及罐座可用不饱和树脂浸过的玻璃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用玻璃钢罐,可适用于容量为Φ1000mm以下的水处理用玻璃钢罐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容鑫泰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容鑫泰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6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