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9606.9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56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平;曹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科达石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4 | 分类号: | B30B15/04;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地址: | 528313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板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振荡方式压制得到 人造石板的压板设备。
背景技术
人造石是以多品类及不同大小规格的花岗石粉粒和硬化树脂为主要原 料,在铸模里经凝固而成型的一种人造建筑装饰材料,由于具有废物利用, 加工实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人造石压板成型通过将原 料称量、搅拌、混合搅拌、布料和压制成型等几大步骤将人造石压制成板。
现有技术压板设备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机座9、多个横梁2’、 压头7、激振器(未图示)、对压头7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1’、压头导 向装置6’、油缸10和真空机体11等。如图1所示,该压板设备在悬吊 在外部机械设备100上的多个横梁2’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油缸10,各油缸 10共同连接并用于升降一个体积庞大的真空机体11,在真空机体11上安 装有加压装置1’和压头导向装置6’,该压头导向装置6’的下端与压头 7相连,用于在板材压制过程中定位并稳固压头7,加压装置1’则在工作 过程中对压头7施加压力以对板材进行压制。
在人造石板压制过程中,混合后的原料被填充在压板设备机座中的压制 槽中,首先放下真空机体在压制槽上方形成真空的空间,而后压头下降并加 压;此后,装设在压头上的激振器振动,压头在加压装置和激振器的带动 下高频振动,石材原料在真空状态下通过高频振荡的压头压制成型。
在生产过程中激振器产生上百吨激振力,怎样有效利用和控制压头的激 振力,同时又能保证机械结构在高频率、高振幅的激振力的冲击不失效,是 人造石压板设备技术的关键。
但,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压板设备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在多条横梁 上安装多个油缸来提升体积庞大的真空机体,而后真空机体上安装的压头 导向装置和加压装置再稳固压头,这种结构极为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 面,为克服激振器在高频震荡时对其运动频率和激振力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的问题,采用了多个横梁以及多个压头导向装置、多个加压装置等笨重的装 置来承载压头,所以导致对压头的束缚和承载点不一致,各横梁所承受激 振器的余振也不一致,这使得多个加压装置会承受来自多个横梁的多方向 余振的影响,所以最终传递到压头上的力也不一致。随着振动频率的增高, 这种振动的不均匀性更趋明显,导致大部分激振力被多向余振所抵消而失 效,这直接影响板材成型的质量。为补偿此类缺陷,生产时只能依靠采用配 比较高的硬化树脂作为石材原料来进行补偿,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板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压板设备结 构复杂,且施加到压头上的大部分激振力失效,影响板材成型质量的技术 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板设备,包括机座、横梁、 压头和激振器,以及用于对压头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其中,横梁为一体结 构,该横梁与机座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相连。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加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加压装置的上 端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加压装置的下端用于压制在所述压头上。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还包括:
压头导向装置,所述压头导向装置的上端穿设在所述横梁之中,下端固 接于所述压头之上。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压头导向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还包括:
真空框,设在所述压头周围,在压制板材时,在所述压头和所述机座 之间形成真空空间;及
提升导向装置,所述提升导向装置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真 空框之间,用于定向升降所述真空框。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导向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机座、支撑柱及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加压装置为液压机构或气压机构。
上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导向装置为液压机构或气压机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科达石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科达石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