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电子晶闸管用散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9473.5 | 申请日: | 2008-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9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宏 |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 地址: | 1026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电子 晶闸管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供晶闸管使用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可称作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而且,一般小功率晶闸管不需加散热片,对于大功率晶闸管来说,则必须加装散热装置,以保证管子工作时的温度不超过额定温度。
目前使用的晶闸管散热器,如图1、图2所示,通常在晶闸管12的上、下两个散热表面上分别贴触一个呈块状的铜质散热板11,晶闸管1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铜质散热板11,再由铜质散热板11将热量散发出去。
然而,在使用中发现,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1、铜质散热板11的厚度一般可达20毫米,而且整块采用铜材料制成,随着铜材料价格的上涨,制造成本高得难以接受。
2、铜质散热板11的表面积有限,所以散热面积受限,同时仅主要采取传导和辐射对流,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晶闸管用散热器,以降低铜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力电子晶闸管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铜质面板和至少一个导热铜柱,其中:
每个所述的铜质面板对应于导热铜柱的数量设有一个穿孔;
所述的导热铜柱穿设在所述的穿孔中,将所述的铜质面板串连在一起,所述的导热铜柱的一个端面突伸于铜质面板外,用来与晶闸管的散热面进行热接触;所述的铜质面板均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导热铜柱连接,并且每两个相邻铜质面板之间具有一个可供气流通过的间隔距离。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铜质面板的数目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热铜柱的数目是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多片薄铜质散热板作为散热片,与现有散热器相比,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2.由于铜质面板之间设有间隔距离,铜质散热板因传导受热从而使其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而散热器外部的空气会由于温度较低而与铜质散热板附近的较热气体形成对流,多个铜质面板周围形成多处对流,散热效率远高于单独一块铜质散热板。
3.由于采用多个薄铜质散热板作为散热片,与原有的厚铜质散热板相比,使用的原材料更少,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晶闸管散热器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晶闸管散热器的铜质散热板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铜质面板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1-铜质散热板;12-晶闸管;21-铜质面板;22-穿孔;23-导热铜柱;231-端面;24-间隔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以及特点能够更好地被理解,以下将通过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清晰,所述的附图有可能在绘制过程中改变了实际的比例关系,这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定。
参照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电力电子晶闸管用散热器包括多个铜质面板21和两个导热铜柱23,其中:
所述的铜质面板21的数目可以是两个,且以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为宜,并在每一铜质面板21上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两个穿孔22;
所述的导热铜柱23穿设在所述的穿孔22中,将所述的铜质面板21串连在一起,所述的导热铜柱23的一个端面231突伸于铜质面板21外,用来与晶闸管的散热面进行热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铜质面板21均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导热铜柱23连接,并且在每两个相邻铜质面板21之间具有一个间隔距离24,所述的孔隙24可供气流通过,以增加对流散热的面积。
以上实施例中,是以两个导热铜柱23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实际上,导热铜柱23的数目可以依照晶闸管12的数目和位置而定,更改为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同时,铜质面板21上设置的穿孔22的数量也是随同导热柱的数目而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宏,未经黄志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草坪灯电池盒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使内窥镜探头旋转窥视的线操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