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碰撞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9176.0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5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寒杰;魏德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H01H3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碰撞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交通事故也在逐步增多,其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顾客对汽车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成为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程度以及汽车损坏程度。安全气囊(Airbag)是其中非常精密和可靠的一部分,因为它的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驾乘者的生命安危,其各部件之间必须联系紧密,要一触即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
一般来说,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气体发生装置、折叠的气囊和控制单元等。传感器负责时刻采集汽车的减速度信号;气体发生装置则引爆固态喷气燃料并充气,要在短时间内充满气囊;折叠放置的气囊一般是用较柔韧、气密性较好的无涂层尼龙织物制成;控制单元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要将加速度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加以分析比较,准确无误而又快速地做出是否触发的命令。最初机械式的安全气囊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传感器已大量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利用传感器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准确地判断该交通事故的强弱,通过传感器(如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使ECU准确判断,对成员达到最大保护,避免发生安全气囊误爆或需要保护时不能及时打开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安全气囊系统较机械式的安全气囊系统更加准确、敏捷和可靠。
申请号为01238160.1,申请日为2001年10月25日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惯性式碰撞传感器,包括感应装置和传感输出装置,感应装置由传感器主体、磁铁支架、球体和磁铁组成;传感器主体内部为一圆锥腔,磁铁支架至于传感器主体内部并与传感器主体底部相接,球体至于圆锥腔的底部,并被装在磁铁支架内的磁铁吸附在磁铁支架的顶端;传感输出装置由装在传感器主体上部两侧的下接触弹簧片、上接触弹簧片和装在它们之间的弹簧片隔离垫组成;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分别焊有引线。在汽车碰撞之后球体从磁铁支架脱落,压迫使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接触从而产生信号。在专利中碰撞传感器的缺点是由于球体只通过磁铁的磁性吸附在磁铁支架的顶端,因此很容易脱落,可靠性不高。另外,在碰撞后球体无法自动回复为原来位置,导致碰撞传感器只能使用一次,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浪费。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现有技术中的碰撞传感器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其生产和封装对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增加了其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降低碰撞传感器的制造成本,提高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提出一种碰撞传感器,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导向轴、电路模块以及与所述电路模块相连的输出端,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套接有永磁体,在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处分别设有垂直于所述导向轴且相互具有一定间隔的触片和磁性导电弹片,沿所述导向轴的轴向设有一弹性组件以维持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性导电弹片的距离,所述触片和所述磁性导电弹片分别与所述电路模块电性相连,在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性导电弹片之间小于预定距离之后使所述触片和所述磁性导电弹片接触,由所述电路模块产生阶跃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碰撞传感器制造不受环境条件限制,装配简单安全,可靠性高,能够为ECU的正确起爆安全气囊提供依据。并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碰撞传感器在碰撞结束后,通过弹性组件的弹力使永磁体回到原来位置,因此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碰撞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磁性导电弹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永磁体与导向轴配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9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