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08490.7 | 申请日: | 200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5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宋峥嵘;张慧池;李长锁;章剑;陈海利;孙紫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风力 发电 吊装 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
背景技术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风电技术在新能源中技术相对成熟且适合于大规模发展,目前国内风电技术的发展还仅限于在陆地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则刚刚开始起步。
不论是设置在陆地上还是海上的风电项目,作为风电机组和叶轮基础塔架的预制和安装都是最为关键的技术,尤其以塔架吊装的风险最大。
塔架为一锥体,其底部最大直径为3976mm,上端最小处也达2米以上,高度接近40米,可是整个塔架侧壁壁厚很薄,一般在12至16mm左右,侧壁最厚处仅为18mm左右。由此可知,塔架在整体吊装过程中及其容易出现很大的变形从而对结构造成不可挽留的破坏。因此,采取何种吊装方式,吊点如何设计等因素都将决定吊装工作的成败,如果按照常用方法在塔架上端外壁设置焊接的吊点,由于塔壁很薄可能会出现局部变形,当塔架立起来后,由于塔架非常高,要在高空中将吊点切除并进行补漆,施工难度也很大,而且安全性差。
另外,目前陆地风电项目的安装,受运输条件限制,一般是将塔架分成2至3截进行预制,安装时分段吊装并用法兰连接。海上风电塔架一般是在靠近码头的场地内预制,预制后即可整体装船进行海上安装,这样可以克服运输条件的限制,塔架能够整体进行预制,但是由于塔架直径大,壁薄,整体长度大,吊装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包括主吊板、筋板及法兰接触板,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使吊装用具与塔架法兰连接后进行吊装,能够有效防止塔架的变形和损伤,具有较佳的通用性,操作安全方便,且便于拆卸,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吊板、筋板及法兰接触板;该主吊板固定在法兰接触板远离发电塔架的一侧,数块筋板底端固定在法兰接触板上,一侧端与主吊板固定;该主吊板上设有主吊孔,该法兰接触板上设有数个螺栓孔。
前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中法兰接触板为与发电塔架上部法兰形状对应的环状体,其长度为发电塔架上部法兰圆周长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且法兰接触板上设有与发电塔架上部法兰螺孔相对应的螺栓孔,供借助螺栓使法兰接触板固定在发电塔架上部的法兰盘上。
前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中主吊板具有与法兰接触板环形体弧度相同的弯曲度,且在主吊板远离与法兰接触板固定端的另端开设一个主吊孔。
前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中数块筋板为两块,其分别固定在位于主吊板两端的法兰接触板上,该筋板底端固定在法兰接触板上,一侧端与主吊板朝向发电塔架的一侧面固定。
前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中法兰接触板上设有5个螺栓孔,其中3个位于两块筋板内侧之间,另外2个分别位于每块筋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塔吊装用具的有益效果,其包括主吊板、筋板及法兰接触板,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使吊装用具与塔架法兰连接后进行吊装,可以有效避免对塔架造成损伤,防止塔架的变形。其能起到吊点的作用,在吊装完成后只需从塔架内部爬上塔顶将螺栓卸下即可,操作简便而且安全可靠。该吊装用具中设有筋板,可以防止吊绳角度产生的径向压力导致法兰的变形。且吊装用具变形量小,强度高,使用安全可靠,可以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性,效果理想。能够重复使用,尤其对大批量的同一型号的塔架吊装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的标号说明:1 主吊板、2 主吊孔、3 筋板、4 法兰接触板、5 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吊装用具,其包括主吊板1、筋板3及法兰接触板4;该主吊板1固定在法兰接触板4远离发电塔架的一侧,数块筋板3底端固定在法兰接触板上,一侧端与主吊板1固定;该主吊板1上设有主吊孔2,该法兰接触板4上设有数个螺栓孔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电梯轿厢光幕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