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抗地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8191.3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2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立然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H1/12;E04B1/98;E04B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立德 |
地址: | 100098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地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动抗地震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家计算发生地震时,人从屋内逃出的时间只有10秒,10秒以后房屋才在地震波的晃动下倒塌,而地震造成人体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倒塌房屋的砸、压。因此,在10秒中内找到坚固的避难空间是存活的可靠保证,但目前室内家具等都不是理想的避难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自动抗地震装置,除具有家具的使用功能外,在地震时该结构成可成为有效的、坚固的抗地震避难空间,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灵敏度强,能大大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该自动抗地震装置包括:主体架,包括主体中间梁、主体前梁和主体上梁,用于轴接支撑靠背支架和座支架;靠背支架,由背架上梁、背架中梁和背架下梁所组成,背架中梁通过合叶与主体上梁轴接,背架上梁与主体架下端之间设有背架拉簧,背架下梁通过背支架自动开启装置的卡钩与主体中间梁连接;座支架,由座前梁、座中梁、座后梁、座支梁和固定支柱所组成,座中梁通过合叶与主体前梁轴接,座前梁与主体架下端之间设有座架拉簧,座后梁通过座支架自动开启装置的卡钩与主体中间梁连接,座支梁中部与固定支柱一端轴接。上述结构设计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除具有家具的使用功能外,在地震时该结构成可成为有效的、坚固的抗地震避难空间,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灵敏度强,能大大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为家具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为避难空间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支架自动开启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动抗地震装置,主要由主体架3和靠背支架所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如附图所示的沙发使用,也可作为沙发床等家具或单设的自动抗地震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对作为沙发使用状态的描述。
如图1所示,平时,靠背垫1与靠背支架2前端固定连接,座垫5与座支架4上端固定连接,背支架和座支架位于主体架上并与其轴接,靠背垫和座垫均为海绵软垫,平时可置在室内做装置使用。
如图2所示,该自动抗地震装置包括:主体架3,包括主体中间梁301、主体前梁302和主体上梁303,用于轴接支撑靠背支架和座支架。主体架各框架之间还可设加强筋,以增加抗震的支撑强度;
靠背支架2,由背架上梁202、背架中梁201和背架下梁203所组成,背架中梁通过合叶13与主体上梁轴接,背架上梁与主体架下端之间设有背架拉簧6,背架下梁通过背支架自动开启装置12的卡钩18与主体中间梁连接。靠背支架前端设有靠背垫,靠背支架内还可设加强筋,以增加抗震的支撑强度;
座支架4,由座前梁402、座中梁401、座后梁403、座支梁10和固定支柱11所组成,座中梁通过合叶与主体前梁轴接,座前梁与主体架下端之间设有座架拉簧9,座后梁通过座支架自动开启装置8的卡钩与主体中间梁连接,座支梁中部与固定支柱一端轴接。座垫与座支架上端固定连接。座支架内还可设加强筋,以增加抗震的支撑强度。
如图3所示,平时,背架下梁和座后梁通过各自的卡钩与主体中间梁扣合成一体,主体中间梁可根据需要设置两根,以分别供背架下梁和座后梁通过各自的卡钩与其卡固,形成如图1所示的坐卧式装置状。当发生地震时,背支架自动开启装置首先触发开启卡固背架下梁与主体中间梁的卡钩,背架下梁失去固定从而使靠背支架也失去卡固,在背架拉簧的作用下,靠背支架与背架中梁为轴向上翻起。在靠背支架翻起过程中,靠背支架带动开启绳7触发座支架自动开启装置,开启卡固座后梁与主体中间梁的卡钩,座后梁失去固定从而使座支架也失去卡固,在座支架拉簧的作用下,座支架与主体前梁为轴向上翻起。当背架上梁和座前梁与各自对应的主体架部位顶持时,靠背支架正好平行在主体架上端,同时座支架也与主体架近似垂直,座支架上端并顶持在靠背支架前部下端。同时固定支柱支撑固定座支架,形成由主体架、靠背支架和座支架围成的避震空间,人员可躲入避震空间内,有效防止倒塌房屋的砸压。地震后,可反之复原,可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立然,未经吴立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1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多功能口腔镊子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