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罐平射排泥器及排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8051.6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5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铭;张永灵;蒋余巍;李青;徐银燕;张尚锟;王春放;魏喜峰;袁征;孙广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中联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08B9/0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1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射 排泥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储罐,特别涉及储罐的排泥器及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储罐是一种最常用的液体储存装置,存储的液体中往往会含有一些泥沙或其他固体物质沉淀在储罐的底部,罐底底部沉积物质增多时需要清除底部沉积物。常规的清除方法包括:人工清除、自然排泥、穿孔管水力排泥和射流器负压排泥等技术;人工清除的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自然排泥不能清除沉积物;穿孔管水力排泥技术消耗清水量大且清除不够彻底。因此前几种方法很少采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射流器负压排泥技术,射流负压排泥技术是用排泥离心泵带动射流泵来产生负压吸出罐底沉积物的方法,射流泵的效率一般不超过20%,排泥离心泵的效率一般只有60%左右,当射流泵与排泥离心泵联合使用时效率不高于13%,因此效率非常低,且消耗了大量的清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罐平射排泥器及排泥系统,能清除储罐底部沉积物,清除彻底,不使用清水。克服现有技术清除效率低,且消耗了大量的清水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储罐排泥系统,主要由平射排泥器、储罐、四通阀、排泥阀和排泥泵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储罐底部固定有两个平射排泥器,两个平射排泥器通过管线分别与储罐外的四通阀的相对两个接口连接,四通阀其余两个相对的接口之一与排泥泵入口管线相连,四通阀剩余的一个接口有管线连接排泥阀,在排泥阀与四通阀剩余一个接口连接的管线上连接有排泥泵的出口管线。
所述的四通阀为双“L”型电动四通球阀。
一种储罐平射排泥器,主要由平射底唇、平射上唇、下转换腔体、吸入腔体、壳体、挡流板、连通管、中间腔体、上转换腔体、进出水管、连接法兰、上凡尔罩、上凡尔球、下凡尔罩、下凡尔球、平射头进水管、平射头进水口和平射头组成;
壳体上下端部焊接有钢板,壳体内焊接有两个隔板和一个挡流板将壳体内部自下而上分为下转换腔体、吸入腔体、中间腔体和上转换腔体四个腔体,挡流板焊接在吸入腔体和中间腔体之间,吸入腔体壁上有液体吸入孔;
进水管线穿过上转换腔与中间腔体连通,上转换腔体与中间腔体之间的隔板上固定有上凡尔罩和上凡尔球。液体只能从中间腔体流到上转换腔体内。在上转换腔体与中间腔体之间的隔板上焊接有连通管,连通管穿过中间腔体、挡流板和吸入腔体与下转换腔体和吸入腔体之间的隔板焊接。连通管把上转换腔体与下转换腔体连通;
中间腔体与吸入腔体之间挡流板上固定有下凡尔罩和下凡尔球。液体只能从吸入腔体流到中间腔体内。挡流板延伸到壳体外部;
平射头进水管上端焊接在壳体的下端钢板上,平射头进水管中部焊接在平射头上端钢板上,平射头进水管的下端焊接在平射底唇上;平射头进水管在平射头腔体内有出水口;平射头进水管将下转换腔体与平射头腔体连通;
平射头的下端焊接有平射上唇;平射底唇和平射上唇之间的距离2~5毫米之间,平射底唇和平射上唇组成了平射器。
上述的四通阀为双“L”型电动四通球阀,在拖动装置的控制下定时换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平射排泥器兼具吸入与喷出两种工作状态,交错分布的两组平射排泥器在排泥泵的推动与电动四通阀的控制下实现吸入和喷出的交互变化,不使用清水,清除效果好,效率高,对储罐上部流体的挠动较小和不污染环境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射排泥器的结构与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泥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射底唇,2-平射上唇,3-下转换腔体,4-吸入腔体,5-壳体,6-挡流板,7-连通管,8-中间腔体,9-上转换腔体,10-进出水管,11-连接法兰,12-上凡尔罩,13-上凡尔球,14-凡尔罩,15-下凡尔球,16-平射头进水管,17-平射头进水口,18-平射头,19-平射器,20-储罐,21-电动四通阀,22-排泥阀,23-排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其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中联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中联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8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角柱以及应用该角柱的集装箱后端结构
- 下一篇:多孔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