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蚊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7602.7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5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洪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蚊机,可有效对蚊虫进行诱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习用捕蚊灯之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习用的捕蚊灯10包括有一灯管11及一金属网13,其中金属网13环绕于灯管11外部。在通电后灯管11将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源,并利用蚊虫的趋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的敏感性,使得蚊虫接触捕蚊灯10。金属网13上则持续存在有一高压,当蚊虫受到光源的吸引而与金属网13接触瞬间将使蚊虫烧焦,藉此以达到除蚊的效果。
捕蚊灯10虽然具有除蚊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存在有相当多的缺点。首先,当蚊虫与金属网13接触并导致蚊虫烧焦的瞬间,金属网13会因为电击的原因而发出巨大的声响,此一声响的出现将会惊吓到使用者或宠物。再者,金属网13上持续存在有一高压,不仅容易引发电器走火,而且当幼儿或宠物误触金属网13时亦容易导致伤害。
又,捕蚊灯10主要是以灯管11所产生的光源来吸引蚊虫,因此当捕蚊灯10摆放在一光源充足的环境下,便会导致捕蚊灯10诱捕蚊虫的功效下降。另外,捕蚊灯10的灯管11所产生的光源的波长主要分布在370mm附近,藉此以对蚊虫产生最有效的诱捕。然而此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在光谱上是属于紫外光,人体若长时间接受紫外光的照射将容易造成皮肤的病变,例如皮肤癌,另外,若眼睛长时间接触紫外光源亦容易引发视网膜的病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捕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捕蚊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壳体,包括有一出风口及一入风口;一风扇,设置于该出风口;一滤网,设置于该出风口;及一引诱单元,设置于该入风口的邻近区域,并可诱使蚊虫接近该入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主要于壳体的入风口处形成一负压,藉此以对接近入风口的蚊子进行吸附。因此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2、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主要于入风口的邻近区域设置有一引诱单元,藉此以吸引蚊子接近入风口,而提高诱捕蚊虫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包括有一回风装置,并将回风装置的第一开口设置在出风口前方或壳体其它位置,而化学药剂则设置在回风装置的第二开口,藉此将第一开口所导入的空气引导至第二开口,并使得导入的空气与化学药剂接触而有利于化学药剂的扩散。
4、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其中回风装置内部设置有一加热器,并可以加热器对化学药剂进行加热,而有利于化学药剂的挥发。
5、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其中藉由加热器的设置,可将回风装置的第二开口及/或壳体的入风口附近的温度控制在摄氏30至60度之间,尤其以摄氏38度到45度之间为最佳,以使得入风口邻近区域的温度接近人体温渡,而提高对蚊虫的诱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捕蚊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又一实施例之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又一实施例之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之捕蚊机20包括有一壳体21、一风扇23、一滤网25及一引诱单元27,其中壳体21包括有一出风口211及一入风口213,并于出风口211设置风扇23及滤网25,而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则设置有该引诱单元27。
在对风扇23供给电源后将致使风扇23旋转,风扇23在旋转时将会带动壳体21内的空气流动,并由出风口211排出壳体21内部的空气,由于出风口211及入风口213是经由壳体21彼此连通,因此当风扇23旋转时入风口213附近将会一负压。
引诱单元27具有吸引蚊虫接近的效果,例如引诱单元27可为一化学药剂、一发光单元(如发光二极体LED、紫外线、萤光灯等)或两者共享。藉此蚊虫将会受到引诱单元27的引诱而接近入风口213,并由入风口213被吸入壳体21内部,再经由壳体21传送至出风口211。由于出风口211上设置有滤网25,因此当蚊虫被传送到出风口211时,将会被吸附在出风口211的滤网25上,而达到诱捕蚊虫之目的。
为此,如果引诱单元27为一发光单元时,发光单元可固设于入风口213或接近入风口213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