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电池内部参数自动检测机的电池自动移动输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7524.0 | 申请日: | 2008-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6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宜龙;叶冬根;何小刚;成文;潘燕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兰达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B65G47/91;B07C5/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敏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大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电池 内部 参数 自动检测 电池 自动 移动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手机电池内部参数自动检测过程中的电池移动输送装置,更准确地说,是涉及多规格、多品种的手机电池在内部参数检测时,将待检测的电池从进料装置移动到前级和后级检测装置,检测完毕后又将其移动到出料装置进行分类选放的一种手机电池内部参数自动检测机的电池自动移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电池(以下简称电池)大量、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不同款式的手机中。电池在裹标加工前要对其内部若干性能指标参数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电池将送往下一道工序裹标,检测不合格的电池将被放入不良品箱另行处理。目前对手机电池的内部参数检测工作几乎都是人工手动进行的,因此,在电池检测过程中电池的移动取放也均是由人工进行的。这种由人工移动取放电池进行检测的方法,不仅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移动取放电池和分类选放电池经常出错,生产质量难于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电池移动取放问题,提供一种电池自动移动输送装置,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电池裹标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机电池内部参数自动检测机的电池自动移动输送装置,包括:
基本框架,其由两个机架和两根导向杆组成,所述两根导向杆相互平行,所述机架垂直连接于两根导向杆的两端;
滑动地位于导向杆上的前级移动输送装置,所述前级移动装置包括穿于导向杆上的前级移动梁,该前级移动梁上具有一第一驱动件,一组前级吸嘴组件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轴向伸缩杆的末端,所述前级移动梁上还设置一驱动前级移动梁沿着导向杆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滑动地位于导向杆上的后级移动输送装置,所述后级移动装置包括穿于导向杆上的后级移动梁,该后级移动梁上具有一第二驱动件,一组后级吸嘴组件设于第二驱动件的轴向伸缩杆的末端,所述后级移动梁上还设置一驱动后级移动梁沿着导向杆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前级吸嘴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吸嘴,所述至少三个吸嘴平行并列布置于一安装板上,该安装板设置在第一驱动件的轴向伸缩杆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后级吸嘴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吸嘴,所述至少三个吸嘴平行并列布置于一安装板上,该安装板设置在第二驱动件的轴向伸缩杆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气缸。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由该伺服电机驱动的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其中一机架上,所述第一滚珠丝杠一端直接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穿过前级移动梁以带动前级移动梁沿着导向杆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和由该电机驱动的第二滚珠丝杠,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位于另一机架内侧,该第二伺服电机通过一同步带驱动第二滚珠丝杠,该第二滚珠丝杠远离同步带的一端穿过后级移动梁以带动后级移动梁沿着导向杆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杠与两根导向杆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滚珠丝杠与两根导向杆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改变了手机电池内部参数检测过程中依赖人工进行电池移动取放的历史,能有效节省人力,并大大提高电池裹标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就本实用新型自身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移动灵活快速,取放稳定可靠,可控性好的显著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30-手机电池内部参数自动检测机的电池自动移动输送装置
1310-基本框架 1311-机架
1312-机架 1313-导向杆
1314-导向杆 1320-前级移动输送装置
1321-前级移动梁 1322-前级吸嘴组件
1323-气缸 1324-第一驱动机构
13241-第一伺服电机 13242-第一滚珠丝杠
1330-后级移动输送装置 1331-后级移动梁
1332-后级吸嘴组件 1333-气缸
1334-第二驱动机构 13341-第二伺服电机
13342-第二滚珠丝杠 13343-同步带
1335-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兰达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格兰达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5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