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7282.5 | 申请日: | 2008-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5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柯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翔懋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3/34 | 分类号: | H05K3/34;H05K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张瑾 |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弹性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载具,尤指一种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出现,使得电子零件可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的两面,能节省空间;而表面粘着技术的制作过程不用在印刷电路板上打洞,也能减少加工成本。
一般表面粘着技术制作过程是将印刷电路板置放于载具内,以进行印刷锡膏、置放电子零件、以及回焊电子零件。
然而,公知的载具上并没有供印刷电路板固定的结构,载具上仅有凹槽供印刷电路板置放;所以通常是将印刷电路板置放于该凹槽内,再利用胶带粘贴于印刷电路板的四周以固定印刷电路板。
但是,由于电子产品逐渐薄型化,导致印刷电路板的厚度也随之减小,印刷电路板厚度变薄之后,则容易产生翘曲现象;而印刷锡膏时,必须要求印刷电路板为完全平整,才能使锡膏印刷至正确的位置。
在置放电子零件至印刷电路板上时,由于机器放置电子零件的速度相当快,且容易产生震动,仅用胶带固定的方式将会使印刷电路板无法准确定位,使印刷电路板上的锡膏与电子零件的位置无法完全吻合;如此,将造成产品合格率无法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借由弹性固定结构所产生的力量,将电路板固定于载具上,以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供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孔的电路板固定的载具包括:承放板,供所述电路板置放的所述承放板凸伸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定位孔上,所述承放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以及与所述容置槽数量对应的弹性固定结构,所述弹性固定结构包括:滑动片,所述滑动片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滑动片一端凸伸成型有挡板,另一端凸伸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能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定位孔上;以及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内壁及所述容置槽内壁相互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能够借由弹性固定结构所产生的力量,将电路板固定于载具上,以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固定结构与承放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固定结构与承放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沿3-3线的剖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具与电路板在组合中沿图2中3-3线的剖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具与电路板在组合后沿图2中3-3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具与电路板的组合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承放板
11定位柱 12容置槽
121限位凹口 122滑动凹口
13置放槽 14凹槽
20弹性固定结构
21滑动片
211固定柱 212挡板
213通孔
22弹性组件
60电路板
61定位孔 6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用以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固定结构与承放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固定结构与承放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固定结构的载具,供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定位孔61、62的电路板60固定,如图6所示;所述载具包括承放板10以及弹性固定结构20。
如图1至图3所示,承放板10的端面上开设有置放槽13,置放槽13供所述电路板60的置放,本实施例中,承放板10凸伸有定位柱11,或者,所述承放板10在置放槽13的底面凸伸有定位柱11,其穿设于所述电路板60的定位孔61上(图未示),而承放板10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12。
与容置槽12数量对应的弹性固定结构20,包括滑动片21以及弹性组件22,其中,滑动片21容设于容置槽12内,滑动片21为矩形板体,而滑动片21的一端凸伸成型有挡板212,挡板212呈L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翔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翔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7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