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0820106506.0 | 申请日: | 200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文勇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填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污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填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在我国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在生化处理工艺中所使用过的各种填料有:塑料填料、纤维填料、石头粘结填料、陶粒填料等。在长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上述填料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塑料填料、纤维填料仅具有好氧功能,不具备厌氧功能,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和中水回用标准;尽管石头粘结填料兼备厌氧、好氧功能,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排放和回用标准,但由于石头球用环氧树脂粘结而成,在运输、装填和使用过程中易形成于大量破碎,造成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池布气不均,从而影响出水质量。因而,如何使生化填料同时兼备厌氧和好氧功能同时又不易破碎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备厌氧和好氧功能同时又不易破碎的污水生物处理填料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这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填装于一网格状球壳内的填料组成,所述网格状球壳由两个半圆形壳体组合而成,两半圆形壳体间用绑扎带固定。
所述网格状球壳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制作。用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注塑成网格状结构的半球壳,将其内部装满浮石或火山岩填料后,用聚四氟乙烯绑扎带将装满浮石或火山岩填料的两个半球壳捆绑形成一个完整的球壳。由于绑扎固定后形成十分牢固的连接球体,所以这种生物球在运输、装卸、装填及长期使用过程中基本达到零破碎。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本实用新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在曝气的作用下,球壳外部的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适合于好氧细菌的生长,在粗糙的塑料球壳和外层浮石的表面形成好氧生物膜。污水通过时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氧等进行自身的生长繁殖,在该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好氧微生物吸收形成其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被降解成二氧化碳、水、氨气等无机物;在球壳内部,由于浮石加工成了2cm~3cm大小的不规则形态,使得浮石间的缝隙十分狭窄奇曲,造成水在球壳内部流速缓慢,有机物沉淀并截留在球壳内部,对污水中的颗粒状有机物等起到过滤的作用。浮石间及每块浮石内部的通道奇曲,氧气不易进入,所以在球壳内部和每块浮石内基本没有溶解氧,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使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水,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材料制成网格状球壳1,该球壳1为两个半圆形壳体,在两半圆形壳体内装满2cm~3cm不等直径的浮石2(或火山岩)填料后,两半圆形壳体间用聚四氟乙烯绑扎带捆绑固定后形成一完整的球壳,球壳直径为8cm~30cm,其中浮石选用密度为240~445Kg/m3且滤水性好并利于厌氧消化的浮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文勇,未经赵文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制氟用耐腐蚀电解槽
- 下一篇:起重机伸缩臂保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