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发电玩具风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6142.6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0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龙;董桂英;任雅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龙 |
主分类号: | A63H33/40 | 分类号: | A63H33/40;F03D9/00;H02K21/2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雷秋芬;李羡民 |
地址: | 050051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发 电玩 风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风车,特别是一种自发电玩具风车。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玩具层出不穷,但是玩具风车作为一种传统的玩具一直是许多人孩童时期的最爱。现有玩具风车种类繁多,但大多为单一功能的纸质转动风车、仅是转动而已,除了色彩和外形有所变化,娱乐方式比较单调;且仅限于在白天赏玩,无法于夜晚玩耍。若在风车上装设闪光、发声等娱乐组件,则需要配置电源提供电力,而废旧电池处理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风车发电的工业技术,但其结构复杂,若将其直接应用在小型玩具风车上,则显然不易配套,且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也高,不适合于玩具风车上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发电玩具风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发电玩具风车,构成中包括风车组件和声光组件,所述风车组件包括支杆、中心轴、风轮和风车壳体,其中,风车壳体外周设置叶片座,叶片座上插装风轮,在风轮翼片上设有发光元件;所述中心轴的外部套装风车壳体,在风车壳体和中心轴之间设置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发光元件和固定在风车壳体上的音乐集成片组成声光组件,所述发电机输出端和发光元件与音乐集成片的触发端之间用导线分别连接在一起。
上述自发电玩具风车,所述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所述转子由风车壳体、铁芯和线圈构成,其中,风车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状体,筒状体与叶片座制成一体,铁芯安装在筒状体内壁上,线圈缠绕在铁芯上,转子固定在中心轴上;所述定子的形状为饼状,并与转子的风车壳体相匹配,其中心为套筒形,套筒经轴承支承在中心轴上,套筒外缘固定磁极。
上述自发电玩具风车,所述定子的下部连接安装支架。
上述自发电玩具风车,所述支杆插装在安装支架上。
在风轮翼片上增设有发光元件和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与发光元件和固定在风车壳体上的音乐集成片组成声光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的输出端和发光元件与音乐集成片的触发端之间用导线分别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在通常风车上配置发电机,在翼片上加设发光元件和声音组件,通过风力产生电流,在微风下即可使翼片转动发声发光,旋转时可有悦耳的音乐和彩色光环,在夜晚十分好看,增加了娱乐性;叶片座和可拆装式叶片的设计,使风车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在运输过程中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声光组件间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1、风轮;2、发电机;3、支杆;4、中心轴;5、叶片座;6、发光元件;7、磁极;8、线圈;9、铁芯;10、安装支架;11、轴承;IC1、音乐集成片;SP、发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一种自发电玩具风车,构成中包括风车组件和声光组件,所述风车组件包括支杆3、中心轴4、风轮1和风车壳体,其中,风车壳体外周设置叶片座5,叶片座上插装风轮,在风轮翼片上设有发光元件6;所述中心轴的外部套装风车壳体,在风车壳体和中心轴之间设置发电机2;所述发电机、发光元件和固定在风车壳体上的音乐集成片IC1组成声光组件,所述发电机输出端和发光元件与音乐集成片的触发端之间用导线分别连接在一起。所述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其中,转子由风车壳体、铁芯9和线圈8构成,上述风车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状体,筒状体与叶片座制成一体,铁芯安装在筒状体内壁上,线圈缠绕在铁芯上,转子固定在中心轴上;所述定子的形状为饼状,并与转子的风车壳体相匹配,其中心为套筒形,套筒经轴承11支承在中心轴上,套筒外缘固定磁极7。所述定子的下部连接安装支架10,安装支架与支杆连接,既可以方便手握又可以将风车插接在自行车上。
本实用新型其定子为固定磁极;转子上的铁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叶片座的内壁上,铁芯上线圈与电极衔接,电极的输出端接负载发光元件和音乐集成片;使用时,风力带动风轮旋转,叶片座旋转,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使风轮翼片上的发光元件和声音组件发声发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龙,未经刘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61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压缩空气膜干燥管
- 下一篇:一种差速包外圈驱动履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