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无压型全水套混合煤气发生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5954.9 | 申请日: | 200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6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高精重型冶矿煤气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彩琴;任林芳 | 
| 地址: | 030024***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无压型全水套 混合 煤气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发生炉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无压型全水套混合煤气发生炉。
背景技术
几十年来,用混合煤气发生炉生产的工业用煤气一直在冶金、化工、建材、陶瓷、玻璃等行业作为加热的主要能源,但这些使用中的煤气发生炉基本还维持在20世纪6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后的结构形态,设备存在结构不匹配,产出煤气量达不到技术核定额定产量,原料煤耗量偏大,操作繁杂,维修、维护工作量大等不足。炉体均为带压操作(0.05~0.294Mpa):将炉体内降温水强制加热沸腾汽化后,将汽化的水蒸汽收集在集汽具(汽包)内,(集汽具内水蒸汽压力大于0.05Mpa)将水蒸汽(0.05~0.294Mpa)与外供空气混合成为煤气发生炉的气化剂,供给炉内造煤气使用(由于煤气发生炉内工作温度变化大,使自产蒸汽量变化大,需增设外供蒸汽来补充做气化剂用)。由于炉体、集汽具均在0.05~0.294Mpa压力下工作,炉体降温水多少很不好控制,炉体当产生缺水使炉体过热时,突然给炉体补水则易产生炉体爆裂事故。多年来煤气行业曾发生上百起爆炸事故,让人恐慌畏惧。存在以下缺点:
1、炉体和集汽器(工作压力0.05~0.294Mpa)为压力容器。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要求高,操作不当时易发生炉体缺水、降温不足,使炉况过热造成炉体损伤或发生爆裂。设备运行前要由专业部门进行验证合格,在使用中还要定期对设备、操作人员复验,认定合格才能继续运行。对操作人员均要针对压力容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准上岗,并定期培训,企业的安全成本高。
2、传统混合煤气发生炉将炉体夹层的循环水强制加热到沸腾,集聚水蒸汽入蒸汽集汽具(汽包)中,再加入到鼓风系统中与空气机械混合为气化剂的,因为混合空间不足,空气与水蒸汽混合不均。在实际的煤气生产中,采用测量气化剂温度来表示气化剂的带水量,因为空气与水蒸汽混合不均匀,入炉水量不易控制,所测气化剂入炉前后温度变化大,经常造成炉内炉况不平稳,影响煤气产量与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煤气发生炉炉内温度波动大,产气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无压型全水套混合煤气发生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高效节能无压型全水套混合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以及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之间形成的水套,其特征在于炉体顶部安装与水套连通的两个弯管,弯管I与鼓风机连接,弯管II连接风箱,风箱安装在炉体下部并与炉膛连通,炉体外壁安装有与水套连通的出水管和进水管,进水管在炉体外壁下部,出水管在炉体外壁上部,出水管的安装位置与炉体外壁顶部之间留有距离,弯管I与水套连通的一端安装挡风板。
出水管为U形。弯管II通过饱和空气管与风箱连通,饱和空气管上安装逆止阀。
出水管的安装位置与炉体外壁顶部之间留的距离,相当于在炉体内部增设了一个空气饱和箱,空气饱和箱连接鼓风机及为炉体内部提供气化剂的风箱。由外界鼓入空气饱和箱的空气,经降温循环水带出的热,加热到所需的饱和温度(同时也是余热的利用),完成入炉气化剂(空气+水)要求,参加制煤气。足量的空气输送到空气饱和箱中,使气化剂所需的空气与水蒸气在入炉前均匀地充分饱和,达到制备混合煤气时所需要的足量水份。所需的气化剂中的水份是以均匀方式加入煤气发生炉中的,使发生炉在工作中炉况平稳。
本实用新型完全改变了传统混合煤气发生炉用炉体夹层循环水强制加热到沸腾的集聚水蒸汽,再加入到鼓风系统中与空气机械混合后直接入炉,水蒸汽与空气混合不均造成炉内温度波动大,产气不稳定的现状。同种规格、同种同量粒度煤、同种煤气产量,本实用新型比传统煤气发生炉节约18—25%粒度煤。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取消传统煤气发生炉的蒸汽集汽具(汽包),采用鼓入空气升温成为设定的饱和空气,作为生产混合煤气的气化剂。气化剂中水份均匀地输入炉中,炉况工作平稳,产出煤气质量稳定。无需将炉体夹层中的降温水强制加热至沸腾制取水蒸汽,从而减少了煤耗,并且稳定了发生炉的内部工作环境,增加了煤气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剖视图
图中:1-弯管I,2-弯管II,3-加煤机,4-炉体内壁,5-炉体外壁,6-进水管,7-出水管,8-饱和空气管,9-逆止阀,10-风箱,11-鼓风机,12-灰箱,13-炉篦,14-探火孔,15-水,16-空气,17-挡风板,18-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高精重型冶矿煤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高精重型冶矿煤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59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机头包缝机
- 下一篇: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