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5163.6 | 申请日: | 200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4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范振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6F1/26;G06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源 回路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网络转接卡的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计算机系统通常具有一主电源以及一备用电源,当计算机闲置时,电源管理系统会使计算机系统进入备用状态。在该备用状态当中,计算机系统通常会把数据及系统运行状态保存在主机内存中。当计算机系统由休眠状态苏醒,可直接由内存读取相应数据,然后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不需要再经过复杂的系统检测程序(例如POST程序)。当进入备用状态,计算机系统会使用备用电源来取代主电源,以降低计算机整体耗电量。
另一个需要双电源模块的例子是PCI网络转接卡。PCI网络转接卡通常也包括一主电源模块以及一备用电源模块。当PCI网络转接卡插入插槽时,转接卡会先发出一安装信号来开启备用电源模块以提供备用电源。之后,当计算机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电源系统则切换至主电源模块并发出一电源良好信号,使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
然而上述的主电源模块/备用电源模块使用双极结型晶体管来传递电源。由于双极结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结具有一定的压降,若由双极结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结来传递电源,电源信号会损失一压降值。如此一来,负载就无法接收到没有压降损失的电源信号了。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能够降低电源信号的压降损失,提高电源信号准位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在选择输出主电源或是备用电源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源信号的压降损失,提高电源信号电压准位的精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依据一安装信号以及一电源良好信号来提供电源,该切换装置包括一主电源模块、一备用电源模块以及一切换电路。主电源模块侦测电源良好信号以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备用电源模块则侦测安装信号以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切换电路电性连接主电源模块以及备用电源模块,该切换电路依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选择输出一主电源信号或一备用电源信号。
该切换电路包括一N型场效应晶体管以及一P型场效应晶体管。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一栅极接收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其漏极接收主电源信号,其源极则输出一输出信号。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其源极接收备用电源信号,其漏极则输出输出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切换电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来传递主电源信号/备用电源信号,因此可减少电源信号传递时电子元件所造成的压降损失,以提高电源信号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的方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主电源模块 103:备用电源模块
105:切换电路 107:负载
201:第一反相器 203:第一晶体管
205:N型场效应晶体管 207:P型场效应晶体管
209:第二反相器 211:第三晶体管
213:第二晶体管 215:主电源模块
217:备用电源模块 219:切换电路
P3V3:主电源 P3V3-STBY:备用电源
VDD:电压源 R: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其切换电路采用场效应晶体管来传递主电源信号/备用电源信号,因此可减少传递电源信号时电子元件所造成的压降损失,以提高电源信号的精确度。
请参照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的方块图。双电源回路切换装置依据安装信号以及电源良好信号(Power Good)来选择/提供电源。切换装置包括主电源模块101、备用电源模块103、切换电路105以及负载107。主电源模块101侦测电源良好信号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备用电源模块103侦测安装信号以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切换电路105电性连接主电源模块101以及备用电源模块103,该切换电路105依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选择输出主电源信号或备用电源信号至电压输出端Vo,以驱动负载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5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