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垫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04927.X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5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忻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忻仕军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垫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或床垫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凹、凸组合结构的坐垫或床垫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舒适的目的,目前常见的坐垫或床垫管大多采用弹簧垫或海绵垫,弹簧垫耗用金属材料多,成本高;普通的海绵垫透气性差,易潮湿,而且在天气热的时候使用,非常闷热。为此,实用新型专利ZL88203339U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的泡沫塑料床垫,通过在床垫上开设通孔、床垫的下层开设圆形洞穴、上层凸设有圆柱体来达到透气和增加舒适度的作用,外层具有包裹物。该床垫结构生产工艺较复杂,且床垫中通孔的开设降低了床垫的硬度,同时潮气更会通过通孔和洞穴向各个方向渗透扩散,而且圆柱体的按摩作用也很单一,很难满足现在人们多层次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按摩作用的垫子结构,它透气性好、防潮,生产工艺简单,坐卧舒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垫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的上层面上依次划分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固定设置有至少由三条凸条形成的凸条块组,且同一凸条块组中的凸条的形状相同。人在坐、卧时,垫子上层面上设置的凸条块组,对人体提供一定的按摩功能,使人心情放松、身体舒适;并且由于凸条与垫子层面之间所形成的缝隙,赋予垫子透气和防潮的性能。较好的,所述的垫子可以选用弹性材料,例如聚氨酯软体泡沫或乳胶类材料制备。
较好的,所述的凸条可以与垫子为一体成型,且凸条的高度相等。凸条与垫子一体成型可以增加凸条的牢固度,而高度相同的凸条对人体的按摩作用比较缓和,不会因为凸条的高度不同而产生生硬的感觉。
所述凸条的形状可以为波浪形、圆形、梯形和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人体的结构特征,所述的区域设置有五个即可;其中,所述垫子两端的区域中凸条的形状可以为细波浪形;中央区域至少有两种大小不同的凸条组,且凸条组中的凸条为同心圆形;中央区域与两端区域之间为中间区域,中间区域上的凸条为粗波浪形;较好的,同一凸条组中的凸条间隔均匀。这种垫子结构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按摩需求。
所述的凸条的横截面可以为等边三角形;其中细波浪形凸条的边长为12mm,粗波浪形凸条的边长为30mm,同心圆形凸条的边长为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垫子的上层面上所设置的凸条块,不仅使垫子坐卧舒适,而且具有一定的按摩功效;同时凹、凸条块的设计使垫子在坐卧时留有一定的空隙,增加了垫子的透气性,防止闷热和潮湿,容易制作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床垫采用海绵材质或聚氨酯材质,其上层分为五个区域,两端区域成型有数个波浪形的凸条1,该波浪形凸条1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其底边长12mm,,数个小波浪形凸条1组成细波浪形凸条块组,相邻两个小波浪形凸条1之间的距离为3mm。该床垫的中央区域成型有数组有圆形凸条3组成的大同心圆形凸条块组和小同心圆形凸条块组4,小同心圆形凸条块组4刚好填满相邻四组大同心圆形凸条块组之间的空隙;圆形凸条3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其底边长15mm,相邻两圆形凸条之间的距离为3mm。中央区域和两端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成型有由大波浪形凸条2组成的粗波浪形凸条块组,大波浪形凸条2的横截面也是等边三角形,其底边长30mm,相邻两大波浪形凸条之间的距离为5mm。
该种床垫结构在人躺卧时,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按摩作用。例如头部和脚踝部位所接触的小波浪形凸条1,其按摩力度较小;背部和下肢部所接触的大波浪形凸条2,除具有较大的承重外,这部分的按摩力度也较大;中央区域所采用的圆形凸条块更好的适应人体的臀部,提供更大的承重力和按摩力。同时该种结构的床垫透气性好,防潮。
当然,垫子的结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例如梯形、圆柱形、或方形等形状的凸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忻仕军,未经忻仕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