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04868.6 | 申请日: | 2008-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友良 |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3500山东省邹城市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针 定位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治疗胫骨内踝部骨折手术器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临床上对于胫骨内踝部骨折多采用穿克氏针、螺丝钉或解剖钢板加螺丝钉等方法治疗,在手术操作中,特别是固定内踝部骨折块正确定位钻孔时,因目前还没有较为理想的手术操作器械,术中又不允许切开暴露过多地关节囊组织和骨折处软组织,为寻求理想的钻孔进针点,常常需要反复地在复位后的内踝部行骨内穿针,人为地造成内踝部正常骨与软组织损伤,有时会使内踝部折块复位欠佳,踝穴内关节面不平整,后期遗留下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有时因定位或穿针方向不准确,会造成固定钉穿过并进入关节腔内,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所述的这种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要解决现有技术在治疗胫骨内踝部骨折穿钉固定操作过程中,为寻求理想地进针点而反复穿针造成正常骨与软组织损伤以及定位、穿针方向不准确,而造成固定钉进入关节腔内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由一个管型构件构成,所述的管型构件由一个导向套筒和一个环形手柄构成,所述的导向套筒和环形手柄以圆形套管活动关节相连接,所述的导向套筒由套筒和三个支臂固定连接构成,所述的套筒上端面为平面,上段呈中空圆柱体,下段呈中空圆锥体状,其端面呈凸起的曲面,所述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设置在套筒的下段同一侧面,其中,第一支臂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一Y型卡爪,所述的第一Y型卡爪由两个第一爪臂构成,第一Y型卡爪的开口方向背向套筒远端出口,所述的两个第一爪臂位于一个平面内,第二支臂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二Y型卡爪,所述的第二Y型卡爪由两个第二爪臂构成,第二Y型卡爪的开口方向背向套筒远端出口,所述的两个第二爪臂位于一个平面内,所述的第三支臂固定设置在套筒下段的另一侧面,与第一、二支臂固定点呈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三支臂呈弧型爪状,所述的环形手柄由一个手柄和一个圆形套管固定连接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设置为纵向中空结构,套筒的横截面和圆形套管横截面为同心圆结构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下段直径大于上段直径,和环形套管的外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炳平面与圆形套管平面角度设置范围在20°~8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术中切开内踝骨折部位软组织,首先进行骨折复位外观满意并行临时固定后,将第一Y型卡爪和第二Y型卡爪安放在临时复位后的胫骨内踝远端前、后骨面上,将两个爪臂分别插入内踝部关节腔前、后侧方,将第三支臂远端安放在胫骨内侧骨面上,术者一手紧握手柄适当按压住导向套筒,一手持电钻将钻头或克氏针沿定位导向器方向,对内踝部骨折块由远端向近端打眼钻孔,实现准确定位手术固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利用管型构件上三角形排列的两个Y型卡爪和一个弧型爪臂的三点,构成一个平面的原理,根据成年人内踝中心轴线与胫骨纵轴线的正常角度数和方向,设计出的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装置,利用导向套筒方向控制克氏针或钻头的穿行路径,可以帮助克氏针或钻头迅速定位到达理想的进针点。能够使内踝部定位准确进针方向正确,减少踝部手术中切开暴露范围,减少内固定针或钉进入关节的发生机会,达到微创手术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早期修复愈合,手术创伤小,可早期进行踝关节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减少踝关节术后粘连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踝穿针定位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友良,未经孙友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期降解型泪液引流重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方便取用的点断连卷袋或膜的包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