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销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04772.X | 申请日: | 2008-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5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大力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1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接销轴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提高润滑效果的销轴 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销轴装置主要包含轴体和轴套两个部件,其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铰 接结构的机械设备当中。目前所使用的销轴装置,由于没有可靠的密封结构, 用于润滑销轴的润滑脂会在使用中逐渐溢出,降低了润滑效果;同时,外界的 异物也会进入到销轴装置的内部,加速了轴与套之间的磨损。虽然有的结构在 轴套的两端增加了密封圈,起到了一定的密封效果,但这种设计会导致销轴装 置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影响了加注时润滑脂的流动,也影响了润滑效果。
在本人的另一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6100040470)和实用新型专 利中(专利号:2006200053442)中,公开了带有独立出油道和出油单向阀的销 轴装置的结构,有效的改善了销轴装置的润滑效果。本申请作为上述设计的进 一步完善,改变了出油口的位置,可以满足铰接装置中相对运动部件侧接触面 之间的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密封结构的销轴装置,使用它可以提高 销轴装置的润滑效果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销轴装置,包括轴体、轴套,轴体设有进油 单向阀和进油道,轴套两端设有密封圈,轴套上设有贮油槽,其特征是:轴体 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油道和至少一个出油单向阀;至少一个出油单向阀进口端与 至少一个出油道相通,出口端与轴体圆柱表面相通。
所述的进油道出口中心线与出油道进口中心线在沿轴体轴向投影面之间的 夹角为45°—270°,最好为1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油单向阀采用整体式结构。
在另一改进中,所述的出油单向阀采用组装结构。
所述的轴套采用环形油槽与纵向油槽配合的结构。
所述的轴套采用环形油槽与螺旋形油槽配合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加注润滑脂时,润滑脂经过进油单向阀、进 油道进入轴套的贮油槽内并继续流动,直至充满油槽后经出油道、出油单向阀 流出,完成加注过程。由于出油道出口中心线与进油道进口中心线在沿轴体轴 向投影面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因此润滑脂必须绕过相错开的贮油槽后才能经出 油道和出油单向阀流出,提高了贮油效率。进油单向阀、出油单向阀具有单向 截止作用,再加上轴套的两端设有密封圈,共同作用起到阻止润滑脂外泄和防 止外界异物进入销轴装置内部的目的。另外,出油单向阀也对润滑脂的流动产 生阻力,形成一定的背压,使润滑脂能够更多的填充贮油槽。上述结构使销轴 装置内部在形成密闭空间的同时也满足了正常加注润滑脂所要求的较低的阻 力。
该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从根本上解决了销轴装置的润滑、密封与成 本之间的矛盾,大大降低了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延长了销轴装置的使用寿命, 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轴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单向阀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轴套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轴套的结构图
图中:1、进油单向阀 2、轴体 3、进油道 4、出油单向阀 5、出油道 6、轴套 7、贮油槽 8、密封圈 9、铰接座 10、铰接臂 11、堵头 12、钢珠 13、弹簧 14、挡片 15、密封圈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采用了如图3所示的结构。轴体2的一端设有进油 单向阀1,进油单向阀1通过进油道3与轴体2的圆柱表面相通。出油单向阀4 进口端与出油道5相通,出口端与轴体2圆柱表面相通。进油道3出口中心线 与出油道5进口中心线在沿轴体轴向投影面之间的夹角为45°—270°之间,本实 施例为180°。出油道5上设有工艺用堵头11。
轴套6上设有贮油槽7和密封圈槽15,如图5、图6所示。图5所示的贮 油槽7采用了环形油槽与纵向油槽配合的结构;图6所示的贮油槽7则采用了 环形油槽与螺旋形油槽配合的结构。
销轴装置的安装形式如图2所示。轴套6安装在铰接臂10中,轴体2安装 在铰接座9上。由于轴套6与轴体2配合安装,所以铰接臂10只能绕铰接点进 行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大力,未经赵大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04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